色彩转移与色彩趋势全解析
一、色彩转移方法概述
1.1 色彩空间特性
人类视觉有三种视锥细胞来调节色彩视觉,因此色彩空间通常是三维的,常见的是用红(R)、绿(G)、蓝(B)三种颜色的混合来指定一种颜色。然而,对于自然图像,RGB色彩空间的各通道之间高度相关,因为自然场景中物体的平均反射率趋于灰色,在RGB色彩空间中表现为红、绿、蓝通道的电平相等。虽然通道间的相关性可用于创建色彩恒常性算法,但不利于图像的简单操作。
1.2 早期色彩转移算法
一种古老的色彩转移算法基于这样的见解:若能最小化色彩通道间的相关性,色彩转移就能简化为对三个色彩通道分别进行的直接操作。对于自然图像,选择合适的色彩对立空间可以实现通道去相关,使各通道近乎独立。具体操作是将输入图像和示例图像都转换到该色彩对立空间,独立处理各通道的像素,通过平移和缩放使输入图像的各通道均值和标准差与示例图像相同,最后再转换回合适的RGB色彩空间。
1.3 算法局限性与改进
该算法对输入图像的色彩统计有较强假设,假设转换到色彩对立空间后各通道是一维独立且单峰分布。在某些情况下,如目标图像有单一主导颜色或所需调色板为无彩色时,该方法能产生合理结果;但当输入和/或目标图像的三维分布更复杂时,该方法无法匹配目标分布,需要寻求其他解决方案。
为改进该算法,有以下几种方式:
- 独立去相关 :对每个输入图像单独进行去相关,可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实现。不过研究发现,使用CIE标准照明体E的CIELAB色彩空间能产生更合理的结果,甚至优于基于PCA的集成色彩空间。
- 更复杂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