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的公钥密码体制
Shor在1997年提出的量子攻击算法能够对基于数学困难问题进行有效的攻击。
第一届后量子密码会议提出基于编码的公钥密码体制能够有效抵抗量子攻击。
SO 什么是编码的公钥密码体制?
数字签名算法的安全性很久以来基于大数分解的数学困难问题,但是随着量子技术的进步,也就不再安全了。
基于编码的公钥数字签名可以有效抵抗量子攻击,是未来数字签名发展的方向。
大概的流程是这样的:输入信息M和奇偶校验矩阵,使用编码器进行编码,通过信道传输后,进行译码,译码的过程就是进行签名的过程,输出签名,验证。
LDPC码
LDPC码全称是Low Density Check-Parity Code,1962年提出,是类校验矩阵为稀疏矩阵的线性分组码。现在被用在5G技术上啦!这也算叫守得云开见月明吧!
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基于编码的数字签名方案在2001年提出,被称为CFS方案。
CFS算法有较高的安全性,缺点但是密钥开销大,签名效率很低。
它其实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前前后后很多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