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的多面审视:科技、经济与批判
1. 科技与浪漫主义视野下的宇宙和人类思维
在科技的助力下,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有了全新的转变。宇宙不再是冰冷、遥远的存在,而是一个充满隐藏秘密和未知“怪物”的鲜活整体。就像黑洞,它们或是沉睡,或是被气体和尘埃掩埋。借助科技,原本隐藏的事物得以揭示,这体现了一种认识论:客观现实需要通过科技媒介的观察和人类的解读来构建。在实验和理论科学中,主体与客体相互协作,创造出一个神秘、奇幻且浪漫的世界。
同样,当代对人类思维和大脑的研究也有着类似的浪漫色彩。如今,人类思维的神秘程度丝毫不亚于19世纪科学家们的认知。科学家们正借助和开发新技术,尤其是信息通信技术,开启探索人类大脑的新征程。
2. 经济学中的“动物精神”
通常被认为缺乏浪漫色彩的经济学,实际上也蕴含着浪漫元素。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其著作中提出了“动物精神”的概念。他认为,经济的稳定不仅依赖于“数学预期”,还与自发的乐观情绪和“政治社会氛围”息息相关。
我们做出积极决策,往往是受“动物精神”的驱使,即一种自发的行动冲动,而非基于量化收益与概率的加权平均计算。当“动物精神”黯淡时,乐观情绪消失,企业也会随之衰落。因此,凯恩斯主张在“合理计算”的基础上,辅以“动物精神”,让我们能够抛开“对死亡的预期”。我们的繁荣依赖于这些“动物精神”以及拥有这种精神的个体。
乔治·阿克洛夫和罗伯特·席勒在相关著作中指出,人们具有非经济动机,在追求经济利益时并非总是理性的。凯恩斯将这种现象归因于“动物精神”,并认为它会给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从一方面看,对“动物精神”的提及可被视为启蒙运动对情感和非理性的轻视。启蒙经济学家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