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构建痴呆认知:多元视角下的理解与关怀
1. 话语、社会实践与痴呆的构建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它我们得以呈现社会世界。索绪尔认为,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且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符号的意义源于与其他所指的差异。当人们谈及痴呆患者时,会运用一系列特定的符号实践,这些实践共同构成了话语。福柯指出,话语包含在社会实践中,是理解社会现象的方式,且不仅限于言语表达,还包括行为和社会习俗。
以《弗尔蒂旅馆》中的《老鼠》这一集为例,围绕老鼠存在两种话语实践。一种与爱和情感相关,赋予老鼠受曼努埃尔喜爱的身份;另一种与卫生相关,将老鼠视为健康隐患。不同话语使事物的某些特征更突出,人们通过这些话语实践了解他人。同样,社会中不同话语的运用让人们以特定方式理解和对待痴呆患者。
传统观点认为人的身份源于自身的本质特征,而新观点则认为身份依赖于周围的社会环境。社会中包含话语的实践让人们占据特定的社会位置。此外,从索绪尔的理论可知,“痴呆”的意义通过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差异体现,这使得痴呆患者被视为与社会其他成员不同、边缘化的“他者”,反映了他们在社会中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2. 痴呆作为生物医学的构建
19世纪末,医学科学家的研究带来了强调痴呆生物医学特征的话语。一种话语关注痴呆的生理本质,引发了相关实验研究;另一种与认知主义有关,从“认知范式”理解痴呆,认为其主要影响认知功能和导致记忆衰退。20世纪,这两种话语常被用于构建痴呆患者形象。20世纪60 - 70年代的技术进步支持了生物医学话语,却抑制了关于痴呆患者的社会心理话语。同时,社会和政治进程使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增加,使其从罕见诊断转变为主要死因。
生物医学话语体现在医学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2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