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场所”概念:多元视角下的哲学与实践
1. 场所概念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在哲学和人文社科领域,“场所”是一个充满多元性和复杂性的概念。它与空间和时间紧密相关,同时还具有抽象的话语功能。从简单的地理位置到理论体系中的“系统位置”,场所的含义丰富多样。
与空间通常被概念化为连续的实体不同,场所往往暗示着多个场所的存在。在社会、历史和意义的语境中讨论时,场所具有难以归结为单一统一概念的定性维度。这也导致了当代人文社科领域对场所的研究分为两种主要方法:一种将场所视为空间性或更广泛地理过程的次要因素;另一种则将场所视为理解人类存在的基本概念。
1.1 两种主要研究方法的代表观点
- 大卫·哈维(David Harvey)的观点 :哈维在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辩论中讨论场所概念。他对场所概念持怀疑态度,认为场所容易引发排他、静态和特殊主义的身份认同,可能会破坏作为社会批判核心的普遍物质经济过程。他强调场所是一种社会建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环境过程的结果。
- 杰夫·马尔帕斯(Jeff Malpas)的观点 :马尔帕斯反对哈维的观点,认为地理学家对场所的理解过于简单,将其视为社会实践的“效果”。他主张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将场所视为事物出现的可能性条件,是人类存在的本体论基础。
尽管这两种观点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承认场所的多元性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不同的场所可以承载独特的意义和关系,并且是各种社会实践的结果。
2. 场所概念的模糊性与隐喻性
场所概念的模糊性和隐喻性是其重要特征。传统上,“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