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限幅器、共形阵列及机载电子设备研究
等离子体限幅器的快速响应特性
在高功率微波抑制中,等离子体的形成时间至关重要。当初始电子密度处于(10^6 m^{-3})至(10^{15} m^{-3})之间时,等离子体形成时间随初始电子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电磁波辐射的初始阶段,初始电子积累能量,直至达到原子的电离能,此时原子发生雪崩效应,气体中的电子密度迅速增加,从而形成等离子体。初始电子密度虽不影响雪崩效应的发生,但会影响其最小发生时间。
为了缩短等离子体的形成时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改变气体压力 :模拟结果显示,氩气的最佳压力约为8 Torr。
- 调整初始电子密度 :当波导内壁涂覆放射性电子源时,初始电子密度可达到(10^{13} m^{-3})。
- 增强局部电场强度 :采用放电电极来实现这一目的。其谐振间隙结构由放电电极和电感膜组成,谐振间隙与谐振窗口的距离为波导波长的四分之一。当发生微波放电时,短路表面首先在第二个谐振间隙形成,进而在谐振窗口最终形成稳定放电。
等离子体限幅器的电子密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时间 (ns)|电子密度情况|
| ---- | ---- |
|0.1|放电电极处的局部电场很强,其产生的电子密度远高于其他位置|
|0.5|前放电电极的等离子体频率大于入射电磁波的频率,反射电磁波,后放电电极的电子密度降低|
|0.5 - 10|前放电电极形成短路表面,使谐振窗口处的电压最大,增加了谐振窗口处的电子密度,高密度区域向入射电磁波方向移动,最终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6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