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高感知:从合成声音到复杂声音的奥秘
1. 虚拟音高的产生与特性
1.1 高次谐波诱导虚拟音高
当至少有足够数量的谐波存在时,即使所有谐波的阶次都非常高,也能产生虚拟音高。不过,随着谐波阶次的升高,虚拟音高的显著性或强度会降低。例如,在演示中,由高于 3kHz 的六个谐波诱导出的虚拟音高,以及高于 4.5kHz 的六个谐波诱导的虚拟音高,都能听到自然音阶,但高频率段(高于 4.5kHz)的虚拟音高显著性更低。
1.2 低阶谐波诱导虚拟音高
对于低阶谐波,仅两个谐波就足以诱导出虚拟音高。两个相邻谐波的阶次越高,虚拟音高的显著性越低。增加谐波数量可以提高虚拟音高的显著性。大多数具有交流意义的声音,如音乐和语音,通常包含远多于两三个谐波,其音高通常非常显著。
1.3 音高频率与声音成分频率的关系
声音的音高频率不一定与它的任何一个成分的频率相对应。在电话通信中,低于 300Hz 和高于 3000Hz 的频率被过滤掉,但男性等低沉声音的音高不受影响。许多发声玩具的扬声器无法再现低于几百赫兹的频率,但玩具播放的旋律或话语仍有明确的音高。
2. 分析性聆听与综合性聆听
2.1 两种聆听模式的定义
Terhardt 区分了两种聆听方式:分析性聆听和综合性聆听。分析性聆听对应于关注分音的频率,综合性聆听对应于聆听虚拟音高。
2.2 聆听模式的示例
在一个演示中,依次呈现两个双音复合体。第一个音由 200Hz 的第 9 和第 10 次谐波组成,第二个音由 250Hz 的第 7 和第 8 次谐波组成。复合体的两个较低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