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智慧:攻击与最优构造
1. 单次请求下ADU与Crowds的匿名性对比
在单次请求场景下,ADU算法相对于终端服务器所提供的发起者匿名性低于Crowds。当假设对手没有先验信息时,有 $Pr[n_j] = Pr[n_i] \quad \forall j, i$。此时,$Pr[n_i|n_x] = \frac{Pr[n_x|n_i] Pr[n_i]}{\sum_{j=1}^{N} Pr[n_x|n_j] Pr[n_j]} = Pr[n_x|n_i]$ 表示在 $n_x$ 作为出口节点将请求发送到终端服务器的情况下,$n_i$ 是请求发起者的概率。
通过图4可以对比ADU和Crowds在该对手模型下的匿名性,以及其随群体规模 $N$ 和ADU参数 $e$ 的变化情况:
- 群体规模 $N$ 的影响 :从图4左侧可知,随着 $N$ 的增大,Crowds和ADU的匿名性都会提高。但对于任意给定的 $N$,Crowds的匿名性显著高于ADU。例如,当群体规模为500时,Crowds能提供9比特的匿名性,而ADU仅提供略多于6比特的匿名性,这相当于Crowds为规模小于80的群体所提供的匿名性水平。
- ADU参数 $e$ 的影响 :图4右侧展示了匿名性随 $e$ 的变化。当 $e$ 增大时,发起者直接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的概率增加。较大的 $e$ 参数通过减少路径长度提高了效率,但在匿名性方面的损失相当严重。当 $e = 15$ 时,ADU相对于Crowds的匿名性损失为1比特,这与将群体规模减半的效果相同。当 $e = 50$ 时,发起者总是直接向终端服务器发送请求,此时ADU不提供任何匿名性。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