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内参与外参深度解析
在图像领域,无论是数字图像还是动物视网膜成像,都呈现出空间离散的特性,图像由一个个像素构成。在实际成像过程中,世界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物理参数的关联,这些参数对于理解和处理图像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相机的内参和外参。
1. 视网膜结构与成像基础
人类视网膜有着独特的结构。黄斑中心有一个凹陷,此处视锥细胞密度达到峰值,每平方毫米有 1.6×10⁵ 个,相邻视锥细胞中心仅相隔半分视角。而中央凹中心没有视杆细胞,但视杆细胞密度向视野周边逐渐增加。此外,视网膜上还有一个盲点,是神经节细胞轴突离开视网膜形成视神经的地方。
视杆细胞是极其敏感的光感受器,能对单个光子做出响应,但由于许多视杆细胞会汇聚到视网膜内的同一个神经元,尽管数量众多,其空间细节分辨能力却相对较差。相比之下,视锥细胞在较高光照水平下才会活跃,中央凹处每个视锥细胞输出的信号由多个神经元编码,从而在该区域实现了高分辨率成像。同时,存在三种具有不同光谱敏感度的视锥细胞,它们在颜色感知中起着关键作用。
2. 内参和外参概述
数字图像如同动物视网膜,是空间离散的,通常被划分为矩形像素。在实际中,世界坐标系和相机坐标系通过一系列物理参数相关联,如镜头焦距、像素大小、图像中心位置以及相机的位置和方向。我们将这些参数分为内参和外参。内参用于关联相机坐标系和理想坐标系,外参则关联相机坐标系和固定的世界坐标系,并确定相机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假设相机聚焦于无穷远,忽略镜头的非线性像差。
3. 刚体变换与齐次坐标
为了表示二维或三维空间中点的位置,我们引入了齐次坐标。对于点 P,其在坐标系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1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