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中的协作之美
在性能测试的工作中,协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以下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展现协作在性能测试中的重要性。
1. 并非内存泄漏的“内存泄漏”
在 eVersity 项目中,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当系统使用模型相对完整后,开始逐步增加负载进行测试。单用户和 10 用户测试的性能表现优于预期,于是进行了 100 用户测试。在测试约 1 小时后,查看散点图发现访问应用服务器的页面在测试进行约 10 分钟后开始变慢,且越来越慢。手动浏览网站正常,检查负载生成工具的日志文件也排除了脚本错误的可能。再次运行测试并手动使用网站,15 分钟后也出现页面变慢的情况。于是联系项目架构师 Sam,告知他应用服务器存在内存泄漏问题。
Sam 起初认为是测试工具的问题,但经过两天的反复测试、分析日志、创建表格和图表、提交缺陷报告等工作,大家都认为像是内存泄漏问题,到第二天结束时,Sam 也承认看起来像内存泄漏,但坚称不是。直到第三天晚些时候,Sam 让再次运行测试,20 分钟后他回电询问测试情况,此时测试效果良好。原来问题是安装了永久许可证密钥,临时许可证只有三个并发连接的限制。
之后 Sam 邀请查看测试结果,并对之前的测试工作表示赞赏,还提出以后一起查看异常结果。从那以后,Sam 要求管理层将我分配到他的所有项目中,我们频繁合作,共同解决性能问题,彼此信任度大大提高。
这个案例的美妙之处在于,通过协作,双方都认识到彼此的价值,能够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减少了反复尝试的成本。
2. 无法承受负载?改变用户界面
“并非内存泄漏的事件”发生后不久,财务规划应用面临决策时刻。该应用虽能正常运行,但无法确定能否提升性能以应对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91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