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捷开发团队管理系列
火星人陈勇
火星人,昔日曾是敏捷客,归来已是AI人。
敏捷开发咨询师,早期软件成本估算咨询师,资深程序员。
大语言模型产品经理,ChatGpt教练,LangChain编程培训师,LangStart开源项目发起人。
展开
-
敏捷开发团队管理系列之三:程序与测试团队II
这是敏捷开发团队管理系列的第三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测试团队的价值这样看来,敏捷开发的质量保证问题,都被发开团队解决了,测试团队的价值何在?这个可以从第一个项目组后来的发展来分析。在整个程序团队大力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项目组也一点点显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每个模块的质量都还不错(有些模块甚至有一些原始的自动单元测试脚本,每次都能对模块进行回归测试),但是整个产品最终集成后,是否能如期完成业务要原创 2011-12-17 22:54:20 · 7787 阅读 · 1 评论 -
敏捷开发团队管理系列之一:序言与出发点
这是敏捷开发团队管理系列的第二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前的各个系列中,已经涉及了很多团队管理相关的内容,比如松结对编程系列中提到过大型团队分拆为微观开发团队的管理,产品管理系列中提到过Product Owner团队的管理,敏捷开发绩效管理系列中提到过“用中医理论管理团队”,敏捷开发般若敏捷系列中提到过借助“无我、无人、无众生”的概念凝聚不同团队的目标于一处,等等。本系列会专门从团队管理的角原创 2011-12-12 12:25:38 · 8982 阅读 · 1 评论 -
敏捷开发团队管理系列之二:程序与测试团队I
这是敏捷开发团队管理系列的第二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几个真实案例这几个团队都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团队,从质量的角度来分析敏捷团队的工作方式。第一个是一个较为大型的团队,约有25~30人,研发一个单一产品。这个团队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边,从5个人成长为25人,其中有一半人员来自刚毕业不到半年的本科或硕士(在2001年,还很难找到“有10年经验的编程人员”);在这个团队拥有25名成员的时候,只有1~原创 2011-12-13 12:59:02 · 11009 阅读 · 17 评论 -
敏捷开发团队管理系列之四:程序与测试团队III
这是敏捷开发团队管理系列的第四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整体上有两种测试团队的模型,既然都有存在,自然是各有各的道理。城里城外的人倒不必互相羡慕,只是要观察对面的优点,分析自己的缺点,尝试做点事情补偿一下。所以,下面多说一点各自的坏处。独立的测试团队这个就是著名的与程序团队打架的测试团队。好处独立团队,还是能保证一定的“公正性”的,比如在测试的最终,横竖有人能不屈从于程序团队的要求隐瞒产品质量原创 2011-12-29 23:15:49 · 10816 阅读 · 7 评论 -
敏捷开发团队管理系列之五:大型研发团队的切分(刚参加3.17 MDP团队管理场次的读者请看)
本文是团队管理系列的第五篇,也是“松结对编程”系列的第九篇。(团队管理栏目目录,松结对编程栏目目录)抱歉在这次MPD上不知道中间的20分钟茶歇也在3小时内,所以最后有10分钟左右的内容没有讲,这里补充一下。大型团队的切分如果团队大到一定程度,比如40人,那么怎样切分团队最好呢?答案是纵向切分,就是按产品而非按职能切分,也就是事业部化,而非开发-测试-支持这样划分。原因大致如此:1. 纵向切分的团队原创 2012-03-18 13:26:29 · 13823 阅读 · 3 评论 -
敏捷开发团队管理系列之七:大型研发管理团队的切分(二)
这是敏捷开发团队管理系列的第八篇(团队管理栏目目录)。还是敏捷开发一千零一问的第二十八篇(在这里提问,之一,之二,之三,问题总目录)。还是敏捷开发松结对编程系列的第十三篇(松结对编程栏目目录),与之前系列第六篇139团队、第九篇微软TechED上的讲座有密切关系。问题大致问题:若人数在30人左右开发一个产品,里边的子系统数量比较多,每个子系统都有各自的发布计划,而又要协调。如果作为一个团队管理,人原创 2012-11-20 12:10:25 · 10781 阅读 · 1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