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视觉语言:科学与艺术之间的探索
在人类的认知和表达领域,视觉语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科学、艺术和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和理论分析,深入探讨技术的视觉语言在不同层面的表现和意义。
从土星观测看视觉语言与知识的关联
“一图胜千言”,但有时我们却难以用言语描述所见之图。以17世纪对土星的首次观测为例,伽利略和惠更斯看到了不同的景象。
1610年,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土星,认为看到的是一个由三颗行星组成的变异系统,形状不断变化,像一个带有两个奇怪“耳朵”的圆形行星。由于望远镜不够先进,他虽画出了接近真实特征的图像,却未能解开土星之谜。半个世纪后,惠更斯借助更强大的望远镜,通过整合不同阶段的草图,发现了土星环,理解了其形状变化是由行星自转轴角度改变导致的。
从图形角度看,惠更斯的绘图与伽利略的差异仅在于“耳朵”形状,前者形成了连续曲线环绕土星。然而,在知识层面,这一差异意义重大。惠更斯的绘图不仅更清晰地展示了可见轮廓,还通过描绘轨道体现了引力的无形影响,将图形与科学进步紧密结合。
这表明,我们不仅能通过视觉识别和呈现已知事物,还能借助视觉信息提升知识、发现新现象。正如哲学家所说,知识很大程度上在于为事物命名,而在技术、科学和艺术领域,人们常为事物赋予图像,这些图像会随新知识更新或替换。约翰·巴罗强调视觉活动在科学研究中的特殊作用,爱因斯坦也指出科学家在灵感时刻倾向于用图像思考。
视觉性与理解相互影响,图像具有认知力量,能帮助我们发现表象背后的事物,提供物质特性和行为线索。但理解图像若无代码或语言系统则十分困难,就像考古学家解读新象形文字一样。在技术领域,代码愈发复杂和关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3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