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类主义学习:超越传统认知的探索
1. 后人类主义的兴起与核心问题
后人类主义者对人类的新理解,受到技术科学发展、后人类未来的技术主张以及新技术的驱动。这些新技术似乎在践行后人类主义者所宣扬的理论。后人类主义理论呼吁采用横向方法,以新的、富有成效的方式连接旧有的二元论。在机器人和半机械人的发展中,我们看到了跨越边界和消除二分法(如身体与环境、生物与非生物、自然与文化、人类与非人类以及个体与集体)的横向理论的具体体现。
从学习的角度来看,一个关键问题是:我们所指的“后人类”是相对于哪种“人类”而言的?是“奇点主义者”所认为的将在生物和技术层面得到提升的智能、理性人类?还是超人类主义者梦想提升的失败和脆弱的人类?亦或是启蒙运动时期自认为是宇宙主宰、拥有理性垄断权并有权剥削地球上所有生物和事物的人类?又或是被女权主义者唐娜·哈拉维所揭露和嘲讽的无实体的“麦克斯·海德罗”形象?还是已经陷入世界纠缠之中的具身人类?
2. 传统人类观念的局限
后人类主义者认为,那种可以被自己创造的机器智能超越的人类,是沉浸在启蒙运动关于如何主宰自然话语中的人类。这种人类以及其对应的“后人类”,缺乏基于有意义的先前学习而产生的心理和情感上的超社会参与。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反对将人类视为封装在生物体内、与他人和物质环境分离的自主智能个体。这种人类观念将人类的存在简化为信息处理智能,不仅受到女性主义者、现象学家和后现象学家的批判,也在技术科学领域受到质疑。
即便是后现象学,至今也未能将心理学与技术哲学联系起来。在后人类主义学习这一新兴领域,人们往往忽视了人类在不再被简化为启蒙运动时期西方“维特鲁威人”形象时,其心理层面在变化过程中的发展。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5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