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主动假肢系统概述
1. 引言
下肢缺失会导致下肢力学、感官反馈和功率输出发生变化,这对截肢者的步态生物力学和能量消耗产生重大影响。在正常平地行走时,脚踝在整个步幅中会产生显著的净正功率,而其他运动任务(如爬坡)则依赖于膝盖额外的净正功率输出。因此,下肢截肢以及随之而来的脚踝和膝盖功率产生能力的丧失,与较慢的自主选择步行速度和增加的能量消耗相关。与以相同速度行走的正常人相比,胫骨截肢者和股骨截肢者分别要多消耗高达 30% 和 60% 的代谢能量。同样,截肢者的首选步行速度可能比正常人的平均步行速度慢 10% - 65%,具体取决于截肢程度和行走表面。
截肢者通常会采用代偿性步态策略,这可能导致步态动力学、关节负荷和功以及患侧和健侧肢体的肌肉活动发生显著变化。例如,单侧膝下假肢使用者往往更依赖健侧肢体,这使得健侧肢体在日常活动中承受更大的关节力、力矩和压力。对侧肢体的髋关节所做的功可能是正常人髋关节的三倍,这可能是为了补偿传统被动假肢缺乏功率输出的问题。与对侧肢体或正常人相比,患侧肢体的膝关节力矩通常明显较低。此外,患侧肢体的膝关节屈伸肌可能会出现更高的共同收缩水平,这是一种在不确定条件下常用于稳定关节的策略。
这种明显的步态不对称和关节负荷可能会导致慢性健康问题,如关节过早退化、早发性骨关节炎和关节疼痛。较慢的步行速度、肌肉共同收缩增加和步态对称性改变也可能是平衡受损的指标。大约一半的截肢者每年至少会摔倒一次,通常是在行走时。在这些人中,75% 至少摔倒两次,10% 至少有一次摔倒导致需要医疗治疗的严重伤害。大约一半的下肢截肢者表示害怕摔倒,60% 的人将无法在自然表面(如树林或田野)行走列为主要限制。约 50% 的受影响者认为无法充分感知行走表面是这些限制的原因,40% 的人
下肢主动假肢系统综述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8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