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变二次优化中的零动态与梯度动态模型
1. 引言
时变二次最小化(QM)问题是一类数学无约束优化问题,在众多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广泛存在,如信号处理、电磁场和等离子体科学等。过去几十年里,人们分析了许多解决QM问题的算法和方法,例如梯度法、下降法、牛顿法和拟牛顿法等。这些算法大多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数值计算。
随着技术发展,神经动态模型、算法和方法逐渐成为解决QM问题的有力选择,它们具有分布式并行计算和便于硬件实现的特点。其中,连续时间零动态(CTZD)模型在时变二次优化中的收敛性和鲁棒性已得到研究。与基于标量值范数的非负能量函数的梯度动态(GD)模型不同,CTZD模型基于向量值不定且下无界的误差函数进行设计,并且利用时变系数的时间导数信息,从而在收敛性能上优于GD模型。
为了便于潜在的硬件实现(如数字电路)和数值算法开发,本文提出并研究了三种离散时间零动态(DTZD)模型,分别是DTZDK模型(已知时变系数时间导数信息)、DTZDU模型(未知时变系数时间导数信息)和S - DTZD模型(简化形式)。
2. 问题描述与CTZD模型
考虑如下时变QM问题:
[
\minimize f (x(t),t) = \frac{x^T(t)P(t)x(t)}{2} + q^T(t)x(t)
]
其中,时变系数矩阵 (P(t) \in R^{n×n}) 在任意时刻 (t \in [0, +\infty)) 是正定且对称的,系数向量 (q(t) \in R^{n}) 也是平滑时变的。向量 (x(t) \in R^{n}) 是未知的,我们的目标是在任意时刻 (t \in [0, +\infty)) 计算出 (x(t))。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0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