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人工智能助力数字媒体反网络欺凌及相关研究

人工智能助力数字媒体反网络欺凌及相关研究

1. 网络欺凌的定义与现状

1.1 网络欺凌的定义

网络欺凌指的是利用电子通信形式对他人进行欺负的行为。常见的例子包括发送不想要的消息、在网上传播谣言、侵入他人社交媒体账户、在网上冒充他人以及未经允许发布令人尴尬的照片或视频等。不同机构和组织对网络欺凌有不同的定义:
- 网络欺凌研究中心将网络欺凌重新定义为“通过使用计算机、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蓄意且反复造成的伤害”。
- 美国国家犯罪预防委员会指出:“网络欺凌通常指某人利用互联网、手机或任何其他设备发送或上传旨在伤害或羞辱他人的文字或图像的行为”。

1.2 网络欺凌的现状统计

从最新到2023年的各项研究来看,青少年互联网用户中网络欺凌的报告发生率在6.3%至32%之间。约10% - 20%的青少年用户报告曾在网上欺负过他人。2022年,皮尤研究中心对1316名美国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46%年龄在13 - 17岁的青少年经历过的最常见网络欺凌行为是被辱骂(占比32%)。与传统欺凌通常发生在学校不同,网络欺凌可以让受害者在家庭的安全环境中,通过手机(网络论坛、群组、聊天、消息)、桌面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多种电子设备,遭受全天候(24×7)的折磨。社交媒体提供的匿名性以及同伴的认可,会助长欺凌者更具攻击性的行为。

2. 网络欺凌的危害与心理机制

2.1 网络欺凌的危害

网络欺凌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从轻微的困扰到严重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如学业成绩不佳、缺勤率增加、在学校感到危险、情绪紊乱(焦虑)和绝望等。这种形式的骚扰甚至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自尊,甚至身体安全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受害者可能会因为这些行为而感到不知所措、焦虑和孤立。具体表现包括心理抑郁、烦躁不安、焦虑、失眠、心悸、学业成绩差、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噩梦、食欲不振或食欲增加以及自杀倾向等。此外,欺凌受害者的自尊心较低,滥用药物、吸烟或酗酒成瘾的风险更高。男孩比女孩更有可能成为受害者。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下,不加制止的网络欺凌行为可能会导致受害者患上严重的精神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网络欺凌已经引起了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关注。

2.2 网络欺凌的心理机制

由于网络欺凌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有意识习惯,心理学学习理论被应用于网络欺凌现象的研究。这催生了巴利特 - 金特尔网络欺凌模型(BGCM),该模型被认为是最可接受的网络欺凌认知模型。网络欺凌的攻击性行为通过同伴和家庭的认可循环,以及旁观者和支持者的评价得到强化。在某些社区中,这种攻击性行为本质上是被社区认可和接受的,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攻击性行为甚至被轻视和正常化。此外,患有自闭症或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人更容易成为网络欺凌的受害者。曾经遭受过传统欺凌的人也更有可能成为网络欺凌的受害者。

3. 社交媒体应对网络欺凌的措施

3.1 社交媒体的预防系统改进

一些社交媒体正在通过各种功能改进其网络欺凌预防系统,例如设置举报功能让用户参与其中,以及采用自动检测系统来筛选倾向于负面的词汇。

3.2 人工智能在网络欺凌检测中的应用

许多研究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检测网络欺凌,具体方法如下表所示:
|研究人员|研究内容|
| ---- | ---- |
|Hani等|使用机器学习进行社交媒体网络欺凌检测|
|Hasan|使用K近邻算法检测Facebook上的网络欺凌|
|Raj等|基于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混合模型进行网络欺凌检测|

4. 网络欺凌预防的挑战与法律思考

4.1 预防挑战

网络欺凌预防的未来挑战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和依赖研究人员与从业者努力的方法上。从网络欺凌预防政策和法律层面来看,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目标。然而,认为网络欺凌仅源于教育政策的观点,往往会使我们将网络欺凌问题简单化,并将责任归咎于青少年。

4.2 法律思考

2012年,联合国发布了《关于促进、保护和享受互联网上人权的决议》,对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进行了规范。该决议旨在为网络和现实生活中的表达形式提供平等保护的保障。在国家层面,必须有合适的政策工具来管理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就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到目前为止,关于言论自由和网络欺凌的辩论一直处于微妙的界限。尽管在虚拟领域对欺凌定义的分类存在偏差,但从国际人权法和国家法律的角度来看,网络欺凌和传统欺凌的法律执行应属于同一犯罪框架,因为网络欺凌满足对他人诽谤的犯罪要素,是一种羞辱形式。

5. 网络欺凌相关研究的方法与模型

5.1 机器学习方法

许多研究采用了机器学习方法来检测网络欺凌,如朴素贝叶斯方法、支持向量机等。以下是一些相关研究:
- Fikri等比较了朴素贝叶斯方法和支持向量机在Twitter情感分析中的应用。
- Pandya等使用C5.0算法改进决策树,结合特征选择和减少误差剪枝来检测网络欺凌。

5.2 人工智能模型

一些研究还探索了人工智能模型在网络欺凌检测中的应用,如深度神经网络、基于多特征的人工智能与深度决策树分类等。例如:
- Banerjee等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检测网络欺凌。
- Yuvaraj等使用基于多特征的人工智能与深度决策树分类进行网络欺凌的自动检测。

6. 网络欺凌检测流程示例

graph LR
    A[数据收集] --> B[数据预处理]
    B --> C[特征提取]
    C --> D[模型训练]
    D --> E[模型评估]
    E --> F[网络欺凌检测]

这个流程图展示了一个典型的网络欺凌检测流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型训练、模型评估和最终的网络欺凌检测。通过这样的流程,可以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地识别网络欺凌行为。

综上所述,网络欺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社交媒体平台和研究人员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来检测和预防网络欺凌。同时,法律和教育也在网络欺凌的预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多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网络欺凌这一挑战。

7. 复杂网络分析在网络欺凌筛查中的应用

7.1 复杂网络分析方法

复杂网络分析可以用于筛查网络欺凌,通过对网络结构和节点关系的分析,发现潜在的欺凌行为模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复杂网络分析方法:
- 度中心性分析 :计算节点的连接数量,度中心性高的节点可能在网络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可能是欺凌者或受害者。
- 聚类系数分析 :衡量节点的邻居之间的连接紧密程度,高聚类系数可能表示存在小团体,可能与欺凌行为相关。
- 最短路径分析 :分析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了解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速度和方式。

7.2 筛查流程

使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筛查网络欺凌的流程如下表所示:
|步骤|描述|
| ---- | ---- |
|数据收集|收集网络互动数据,如社交媒体上的消息、评论等|
|网络构建|根据数据构建网络,节点表示用户,边表示用户之间的互动|
|特征计算|计算网络节点的各种特征,如度中心性、聚类系数等|
|模式识别|通过分析特征,识别潜在的网络欺凌模式|
|结果验证|对识别出的潜在欺凌行为进行验证|

8. 不同社交平台的网络欺凌特点

8.1 社交媒体平台的差异

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具有不同的特点,网络欺凌在这些平台上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社交平台的网络欺凌情况:
|社交平台|网络欺凌特点|
| ---- | ---- |
|Facebook|用户基数大,信息传播广泛,可能存在大规模的谣言传播和群体攻击|
|Twitter|信息传播速度快,语言简洁,可能存在大量的辱骂和攻击性言论|
|Instagram|以图片和视频为主,可能存在恶意评论、羞辱性图片分享等情况|

8.2 应对策略

针对不同社交平台的网络欺凌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 加强平台监管 :平台应加强对内容的审核,建立有效的举报机制。
- 提高用户意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用户对网络欺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 技术手段支持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时监测和识别网络欺凌行为。

9. 网络欺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9.1 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欺凌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 情绪问题 :导致抑郁、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
- 自我认知问题 :降低自尊心和自信心,影响自我认同。
- 社交问题 :导致社交退缩,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9.2 干预措施

为了减轻网络欺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 心理辅导 :为受害者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缓解负面情绪。
- 教育干预 :在学校和家庭中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
- 法律保护 :加强法律对网络欺凌的制裁,为受害者提供法律保障。

10. 未来研究方向

10.1 技术创新

未来的研究可以致力于开发更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提高网络欺凌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结合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和意图。

10.2 跨学科研究

网络欺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未来可以结合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深入研究网络欺凌的成因和预防策略。

10.3 国际合作

网络欺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间的合作。未来可以加强国际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共同应对网络欺凌的挑战。

graph LR
    A[数据收集] --> B[网络构建]
    B --> C[特征计算]
    C --> D[模式识别]
    D --> E[结果验证]
    E --> F[应对策略制定]
    F --> G[效果评估]
    G --> H[持续改进]

这个流程图展示了一个完整的网络欺凌应对流程,从数据收集开始,经过网络构建、特征计算、模式识别和结果验证,制定应对策略,然后进行效果评估和持续改进。通过这样的流程,可以不断优化网络欺凌的应对措施。

总之,网络欺凌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技术、法律、教育等多种手段来应对。通过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可以更有效地筛查网络欺凌,不同社交平台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要特别关注网络欺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有望在网络欺凌的预防和治理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 博主筛选后可见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