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研究与聋人音乐体验
1. 跨学科研究的新理解
在当今的学术和创作领域,跨学科研究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它不仅体现在科学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还涵盖了科学家与艺术家之间的合作。跨学科性不再仅仅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简单互动,更是实践、技能和知识之间的深度融合。
音乐学家塞莱斯廷·德利热(Célestin Deliège)曾尝试探究音乐研究与科学研究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在科学研究中,直觉虽能催生新理论,但需经过一系列演绎操作的检验,以强化公理基础并创造拓展条件。而艺术研究则更多地依赖于创新能力,艺术家往往是创新者,其直觉引导他们进行归纳推理,最终形成新的实践而非理论。
不过,德利热也指出,科学研究和艺术研究在实验阶段具有相似的时间性,即准自主实验的时间,这种实验通常需要长期投入,且结果往往不确定。科学家和艺术家都需要与自身的经验以及无法预见结果的工具和技术进行磨合。
2. 音乐学研究的两个方面
2.1 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并非只是对世界的简单描绘,而是对其进行解读、表达、批判和感性体验。以HeHe集体的作品《臭氧场》(Champs d’ozone,2007)为例,该作品利用巴黎空气质量分析数据,将其转化为声觉和视觉的时空连续体。空气质量信息摆脱了传统的地图呈现方式,通过空气这一元素进行传播。模拟云团由数字数据生成,悬浮在城市天际线,不同颜色(从亮红色到天蓝色)代表不同污染物(如二氧化氮、臭氧、尘埃颗粒和二氧化硫)的浓度,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云团的视觉代码进行解读。
2.2 音乐实践
音乐实践不仅仅局限于书面文本,它还涉及到研究者和艺术家从不同视角对世界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