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和声混音方法解析
1. 和声兼容性指标
在音乐混音中,和声兼容性是一个关键因素。为了衡量和声兼容性,引入了小尺度和声兼容性指标 (H) ,它是两个指标的乘积:
[H_{i,j} = \overline{R} {i,j} \cdot \overline{D} {i,j}]
其中,(\overline{R}) 和 (\overline{D}) 分别是感知相关性 (R) 和不协和度 (D) 缩放至 ([0, 1]) 范围后的值,这样做是为了平衡这两个指标在兼容性度量中的重要性。小尺度和声兼容性指标的设计初衷是在混音中引入新音调及其音程关系时提供更精细的控制,同时遵循减少不协和度的原则,这也是西方调性和声常见语法中的一个既定原则。
2. 大尺度和声兼容性
感知相关性指标 (R) 的推导揭示了调性音程空间的一个重要特性:自然音阶音级集合会形成模糊的调式聚类。这些聚类在调性音程空间中的邻接关系,由于调式之间的共同音关系,形成了类似特定图示的表示。利用这一特性,可以估计音乐音频轨道的全局调式,从而指导用户规划混音的大尺度和声结构。
计算音频轨道在调性音程空间中的全局调式估计 (Q) 的方法如下:
[Q = \arg\min_p \sqrt{\sum_{k = 1}^{6} |T(k) \cdot \alpha - T_r(k)|^2}]
其中,(T_r(k)) 是从代表 12 个大调与 12 个小调的音级分布模板(可理解为色度向量)集合中推导出来的。当 (r \leq 11) 时,采用大调轮廓;当 (r \geq 12) 时,采用小调轮廓。(\alpha = 0.35) 是一个用于平衡不同调式预测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