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舞曲节奏与大脑中的预测编码
音乐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能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舞动身体。这种与音乐同步运动的能力,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但在动物身上却很少见,而且往往需要特定训练。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音乐节奏、大脑预测以及审美体验之间的奇妙联系。
1. 音乐的预测编码
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领域达成共识,预测是大脑处理信息的基本原则。其中,“预测编码理论”颇具影响力,它解释了大脑如何识别和分类感官输入的原因,整合信息并适应新刺激。该理论认为,感知、行动和学习是一个递归的贝叶斯过程,大脑试图最小化低级感官输入与自上而下预测之间的预测误差,不断更新和调整对世界的预测模型。
音乐感知和欣赏理论也将预测视为基本原则。预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音乐情感和意义的核心机制,是共同创作音乐的前提,也是音乐张力和惊喜的关键。因此,音乐被认为是测试和发展预测编码理论的理想领域,有助于我们理解大脑机制和基本预测原则。
2. 放克音乐中的切分节奏与审美体验
音乐中的切分节奏是预测编码的典型例子。音乐节拍是一个分层组织的框架,由均匀间隔且有不同重音的节拍组成,为每个节拍位置提供时间和节拍权重,构成大脑的预测模型。切分节奏的使用会使节奏与节拍或多或少一致,从而在听觉输入和预测模型之间产生强弱不同的预测误差。
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实验,使用50种基于放克的鼓点模式,让参与者对鼓点模式进行评分,以评估他们想要移动的程度和愉悦感。结果发现,切分程度与“律动”评分之间呈倒U形关系,即中等切分程度时,“律动”感觉最强。后续的动作捕捉研究也表明,低和中等切分程度时,参与者能很好地与节拍同步,而高切分程度时则同步较差。
基于预测编码框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