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节奏空间:从全局模型到特定风格映射
1. 引言
如今,电子舞曲(EDM)创作的数字资源极为丰富,像千兆字节的一次性鼓样本库、鼓循环以及EDM制作流程中的其他构建模块,都能轻松获取,甚至可从互联网免费下载。然而,这种资源的大量涌现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当开始工作并浏览成百上千个标注不清的音乐文件时(可能按字母顺序或日期排序),数字音乐制作以及任何基于数字媒体的工作都会面临难题。因此,必须开发出以用户为中心、有序处理特定信息的实用工具。
对于人类而言,处理和理解鼓模式等项目集合,是通过在这些项目之间以及它们与过往经验中的其他表现形式之间建立联系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相似性的概念对于处理感知现象并将其与过去的经验进行有序关联至关重要。在我们的情境中,需要建立一种相似性概念,以便系统地定义鼓模式之间的关系,使它们能够相互连接,形成基于相似性的结构。这种结构可用于开发对集合的认知、进行可视化展示,甚至与其中的内容进行交互。这种基于相似性的结构在颜色、音色和音高表示等多个领域都有体现,我们将由一组鼓模式组成的这种结构定义为节奏空间,即一个基于相似性进行几何组织的集合。
此前,不同作者已对鼓节奏空间和相似性展开了研究。Gabrielsson对复音鼓模式进行了多项研究,他通过对受试者对鼓模式的相似性评分应用多维缩放(MDS),得到了节奏空间。根据他的研究结果,节奏空间由2或3个轴构成,这些轴具有一定的感知和音乐意义,如节拍、脉冲或切分重音、起始密度和节奏复杂性等。我们认为这项研究为复音节奏感知奠定了模型基础。
由于Gabrielsson对其空间轴的解释缺乏有力的实证数据支持,我们借助能够捕捉节奏模式关键特征的节奏描述符来进行研究。通过使用Lasso回归分析这些描述符以及模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