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FT 0] ASIFT算法深入讲解

ASIFT算法旨在解决SIFT等特征提取算法在处理倾斜图像时的匹配难题,通过模拟所有可能的仿射扭曲并在不同角度下提取特征点,实现仿射不变性匹配。关键步骤包括采样点的产生、反走样高斯滤波应用和双分辨率加速,确保在不同倾斜度和旋转角度下获得良好的匹配效果。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ASITF算法出现已经很长时间了,这个算法主要是解决SIFT等特征提起算法在影像有较大倾斜角度时,同名点对提取较少的问题。有一些关于该算法的应用和改进算法效率的中文文章,一些博客也做了基本的介绍,但是总感觉大多是走马观花,讨论的不深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算法流程

       2. 算法细节

           2.1 采样点的产生

           2.2 算法中反走样高斯滤波应用原理

           2.3 双分辨率原理(two-resolution acceleration)

       3. 算法伪代码实现

1. 算法流程


       ASIFT算法就是为了解决SIFT、ORB、SURF等特征描述算子倾斜匹配的问题。上面的这些算法可以很好的应对尺度、旋转情况下的匹配,但是对于倾斜影像的特征点匹配只能提取很少量的特征,所以作者在提出ASIFT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算法的假设是:对于光滑的平面,在局部可以建立仿射变化模型代替投影变化模型。基于此,作者形象化的建立一个半球形空间,通过球形中的经度和纬度唯一的确定相机的空间位置。在这些空间位置上,对图像进行模拟,模拟所有可能的仿射扭曲。然后对模拟图像进行SIFT特征点匹配,进而实现算法的仿射不变性匹配算法。


2. 算法细节


2.1 采样点的产生

       这些扭曲由两个参量决定:经度(水平角度)φ 和纬度(垂直角度)θ 。倾斜度参数 t 完成:t  = 1 cosθ。设原始图像为 u( x , y ),原始图像在 X 轴上倾斜度为 t 的变换由 u ( x , y ) → u (t x ,y)得到。对数字图像来说,倾斜图像由具有方向性的 t 倍二次采样(t-subsampling)得到。

     为使 ASIFT 算法对任何仿射变换具有不变性,倾斜度t和角度φ 必须具有较高精度。采样间隔由自然图像的多次实验得到。在较大的θ 下,较小的Δθ改变便能使图像产生较大的扭曲。对t 进行几何级数的采样可满足这一需求。一般来说,采样比率Δt应与角度φ无关。倾斜度最佳采样间隔应是Δt =1.41

评论 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