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希迪智驾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冲刺“矿山自动驾驶第一股”。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2至2024年,希迪智驾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31亿元、1.33亿元和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63%。
截止2024年12月31日,该公司还处于亏损阶段。2022-2024年期间,其净利润分别亏损了2.63亿元、2.55亿元和5.81亿元,亏损幅度扩大,并且三年累计亏损达到了10.99亿元。
作为一家专注于商用车自动驾驶产品与方案供应商,希迪智驾的业务分为自动驾驶、V2X产品和智能感知三大部分,2024年三大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62.1%、24.8%和13.1%。
其中主力板块商用车自动驾驶业务部分主要是指自动驾驶矿卡和自动驾驶物流车解决方案,这部分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幣28.0百萬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幣254.9百萬元。
不过从更为细分的产品业务结构来看,自动驾驶业务部分依旧是以矿卡业务为主,2024年该部分的业务收入占比达到了60.1%,而自动驾驶物流车部分的收入占比仅为2.0%,并且呈现下滑的趋势。
不过,其持续亏损的局面也与当前自动驾驶商用车的商业化进程缓慢相关。一方面自动驾驶商用车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突破,处于持续投入期。希迪智驾招股书中也披露,202-2024年的研发开支分别1.105亿元、9040万元和人民幣1.93亿元。
另一方面,L4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场景也相对分散,整个行业基本处于小规模商业化阶段。
从场景来看,L4自动驾驶主要可分为城市道路、城际干线物流和封闭场景三大类。其中城市道路场景包括无人公交、末端配送等场景;而封闭场景则主要包括物流园区、矿场、港口等。相比较而言,矿山这类封闭场景的商业化进程相对领先。
希迪智驾作为国内首批实现无人矿卡商业化落地的供应商之一,在技术、商业化与规模化方面实现了不错的成绩。
招股书资料线上,希迪智驾的矿山自动驾驶方案名为“元矿山”,作为一个覆盖车端、路端和云端的全栈的自动驾驶矿卡解决方案,包括自动驾驶矿卡、车队协同管理系统以及矿山中台调度平台。
根据其招股书中引用的数据显示,按2024年产品销售收入计,希迪智驾是中国最大的商用车自动驾驶公司,市场份额为16.8%。而在自动驾驶矿卡市场份额占比约为37.7%,市场排名第一。
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其已经交付了143辆自动驾驶矿卡及60套独立自动驾驶卡车系统;其还透露积压订单总价值高达831百万元,并收到了456辆自动驾驶矿卡及230套独立自动驾驶卡车系统的指示性订单。
根据希迪智驾披露的资料显示,2024年中国自动驾驶矿卡的总出货量约为1400辆,而预计2026年的规模将增加至5500辆。这意味着中国自动驾驶矿卡市场刚刚跨域从“从0到1”的技术与商业化验证期,各家企业进入“从到100到千辆级”规模跨域的关键阶段。
而从行业来看,随着政策利好、前期矿山智能化示范运营项目的效益推动,今年以来,全国多地矿山均传出了批量交付自动驾驶矿卡的利好消息。
但从行业竞争来看,我国无人驾驶矿卡市场参与者不在少数,包括希迪智驾、易控智驾、中科慧拓、踏歌智行等一批供应商。2023年华为也发布露天矿无人化解决方案,目前已实现规模商用,竞争实力不容小觑。此外徐工、三一重工等为代表的车企也开始布局无人驾驶矿卡。
面对当前矿卡自动化升级替换的商业化困境,各大供应商们也衍生出不同的商业路径,例如易控智驾不止于单纯的技术与解决方案提供商,还布局了线控底盘这一核心领域,并同步组建车队和运营管理团队,以车队运营的模式切入矿区赛道来推动商业化进程。
在这家公司看来,技术能力与产品化能力是无人驾驶落地的基础,工程化运营能力则是能否快速商业化的关键。2025年3月1日,易控智驾宣布成为行业首个突破落地1000台无人驾驶矿卡规模的企业,2024年公司实现年营收近10亿元。
今年3月,中科慧拓落地了国内首个“设备+自动驾驶系统+无人运输运维服务”一体化租赁项目,通过设备租赁与运维服务一体化,帮助矿方规避重资产投入风险,快速实现智能化升级。
不久前,华能睿驰宣布百台无人驾驶矿卡正式在海拉尔华能伊敏矿投运。而这家公司背后实际上是中国华能集团、徐工集团和华为几大巨头。
另外行业分析还认为,下一阶段矿山无人驾驶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存在诸多挑战,比如当前传统燃油矿卡向新能源化+自动驾驶替换升级所带来的技术与成本挑战,并且随着露天矿山无人驾驶应用规模的增加,无人驾驶在开采工艺和产能保障中占据的比重逐渐增加,带来的技术挑战也逐渐增加。而为了扩大应用场景和规模,无人矿卡还需要进一步向非煤矿山场景应用推广,这也对方案的平台化和通用性提出了需求等等。
从行业中来看,绝大多数自动驾驶公司的生存危机尚未解除,一方面是持续高昂的研发投入,一方面是醒目的亏损数字,依旧是常态。
例如希迪智驾在招股书中表示,预计2025年的净亏损还将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由于当前仍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随着业务过渡到规模扩大,预计仍会产生高水平的经营开支。
而本次希迪智驾赴港IPO募资金额主要用于三部分用途。一是未来五年内研发需求;二是提高国内外商业化能力,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客户合作;三是寻求合适的战略投资及并购机会以扩张产业链上下游业务,旨在对业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保证供应链稳定,提升多种应用场景交付能力。
成功上市并募资或许能解决各大自动驾驶公司的燃眉之急,不过真正关键的是,企业需要快速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并坚持到大规模商业化拐点的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