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2458)
  • 收藏
  • 关注

原创 Say Hi to ERNIE!黑芝麻智能率先开展文心系列模型的技术合作

6月30日,文心大模型正式开源,黑芝麻智能即日起快速启动与文心大模型技术合作。

2025-06-30 18:28:25 324

原创 百亿「独角兽」博泰强势崛起,解码智能座舱千亿级增长新路径

过去的五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经历了第一轮高速发展期,从2020年的442亿元增至2024年的129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0.7%,根据机构预测,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近3000亿元。这同时伴随着技术急剧迭代、平台快速升级,少数本土力量强势崛起,博泰车联网正是领航者之一。从中国首款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车载语音系统、国内首个车规级操作系统,到中国本土最早开发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再到如今的全栈智能座舱供应商,在中国智能座舱产业跃迁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博泰车联网均扮演了重要角色。

2025-06-27 09:16:17 644

原创 从“高配”到“普惠”,黑芝麻智能携手Nullmax打造辅助驾驶主流量产方案

近日,黑芝麻智能携手Nullmax打造的辅助驾驶主流量产方案正式发布。该方案面向8-15万元级别主流车型,基于单颗黑芝麻智能武当®C1236跨域计算芯片,集成Nullmax全栈自研的软件技术架构,结合领先的视觉感知算法,打造高性能辅助驾驶方案,覆盖城区记忆领航辅助、高速领航辅助、记忆泊车等功能,聚焦用户在城市与高速场景下的实际出行需求,推动辅助驾驶从“高端专属”迈向“全民普惠”。

2025-06-26 18:33:58 710

原创 亿咖通斩获割草机器人定点,以激光雷达破圈进军具身智能市场

水平FOV高达120°,垂直FOV高达90°(一般厂商通常低于60°),最远测距可达60米,在较远距离下依然能够保持精确定位,减少近区盲区,精准识别草坪边缘、深浅和细微障碍物,帮助割草机器人在大面积庭院中进行精准建图和更精细的割草路径规划,提高割草效率和质量。同时,亿咖通全固态激光雷达相比混合半固体和机械式激光雷达,拥有更高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更快的扫描速度与精度、更小的尺寸和体积,可以实现全天候高效作业,无疑可以很好满足割草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完美适配割草机器人户外工况和使用寿命需求,远超行业标准。

2025-06-26 14:38:13 607

原创 棱镜观察|车载毫米波雷达公司首冲IPO,比亚迪贡献超9成营收

数据显示,2022年、 2023年及2024年,来自客户A(第一大客户-比亚迪)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47.2百万元、人民币142.9百万元及人民币325.8百万元,分别占总收益的81.9% 、91.3%及93.6%。而众所周知,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科技同样是比亚迪的毫米波雷达供应商之一。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承泰科技毫米波雷达产品的销量分别为22.10万台、75.38万台和187.51万台,平均售价分别为249元/台、204元/台和184元/台,单价连年下滑,也基本反映整体市场的价格趋势。

2025-06-25 10:42:31 781

原创 拿下数亿元D轮融资,这家ADAS厂商加速冲出「红海」

魔视智能将把握机遇,深化与产业链伙伴的合作,持续聚焦产品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加速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和商业化进程,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智能、更安全、更便捷的出行体验。2025年6月23日,魔视智能(Motovis)宣布获得浙江美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677)的投资,顺利完成数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

2025-06-25 10:07:49 203

原创 棱镜观察|汽车电子上市公司“过”苦日子?增收不增利“持续”发酵

此前,经纬恒润对外披露,公司目前也在采取措施对供应链进行降本,既包含供应商的直接降价,也包含方案的优化,如导入部分国产芯片和物料。此外,对于海外市场,价值量较高的欧洲和北美,由于当地准入法规远高于其他市场,以及受到数据安全、地缘政治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中国供应商出海依然面临挑战,尤其是带有软件算法的系统解决方案。此前,豪恩汽电曾对外表示,未来几年,在人员方面,预计将从400-600人的研发团队增加到1000人左右规模,并将在智能驾驶感知方面,研发出更高技术更有价值的产品。

2025-06-24 11:23:44 509

原创 汽车零部件企业「跨界」入局!又一传感器赛道要“火”?

据了解,柔性触觉传感器是一种柔软且可弯曲、拉伸的触觉传感装置,能将外部力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具备类似人体皮肤的柔韧性、高精度和可扩展性,最大特性是可通过卷曲、折叠、拉伸等形态,适应不同形状和表面。尧乐科技的柔性织物触觉传感器,便适用于汽车座椅,赋能AI智能座椅等新型功能,而小米此次独家投资,为后续应用在小米汽车上提供了可能。据了解,墨现科技的柔性触觉传感技术,目前已在机器人领域崭露头角,下一步墨现科技将继续研究柔性材料和传感技术,推动柔性触觉传感器在汽车感知领域的应用。不止于此,柔性触觉传感器还能。

2025-06-24 11:18:42 306

原创 黑芝麻智能一芯多域零拷贝共享内存技术:破解车载大数据传输效能困局

转型。图中一共三个系统,以Linux系统为例,对于需要在两个系统间共享内存的场景,软件实现流程如下:1. Linux应用软件调用dmabuf heap接口分配内存,指定使用ipc heap,dmabuf heap通过ipc调用从全局内存管理单元获取内存块的全局文件描述符,并将其导出为本地Linux dmabuf,得到本系统内的文件描述符。2. 在Linux系统内共享,将本地系统文件描述符传给使用者,使用者根据文件描述符即可导入dmabuf,实现本系统内设备之间共享使用。

2025-06-23 18:24:54 629

原创 谁来定义未来座舱?新一代车载显示「C位」之战开启

一方面,伴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加速渗透与发展,传统中控屏与仪表显示屏的单一显示模式已经难以匹配智能化交互需求,车载显示屏正在朝着大屏化、多屏化,以及更灵活的放置方式发展。针对用于车载显示的异形背光源和带孔背光源的导光板光效及整体色度均匀性问题,宝明科技也已攻克技术难题,并批量应用于小米、比亚迪、蔚来等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上。另一方面,汽车在智能网联化转型中,对显示画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驱动了车载显示技术的快速升级。解决方案,采用维信诺领先的屏下摄像技术,提高了在暗光环境下的精准识别率,提高了行车安全。

2025-06-23 10:24:53 632

原创 数字钥匙怎么选?既生瑜何生亮!UWB“遭遇”星闪/蓝牙围攻

作为一项源自华为的技术,也被称为超级蓝牙(X-BT),性能远超传统蓝牙。不过,由于相对较高的成本,以及星闪、蓝牙6.0等新一代技术的落地,UWB在车端市场的机会也并非没有阻碍。其中,6.0版本首次引入的信道探测(Bluetooth Channel Sounding)技术,实现了基于相位测距(PBR)和往返定时(RTT)的双向测距,并将距离测量的精确度提升至10厘米以内。相比起传统蓝牙技术,星闪能耗仅为其60%,时延仅为其1/30,而传输速率高出6倍,抗干扰也提升了7dB,从而实现了更稳定的连接。

2025-06-23 10:16:02 331

原创 半年吸金数十亿元!这个无人驾驶赛道“融资火热”,谁在收割?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了解,我国的矿山种类极其多样化,不同矿山之间存在多种独特的场景,这也造成了矿山无人驾驶技术需要根据不同矿山进行差异化设计。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接连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矿山相关知道政策,要求加快推进矿山信息化、智能化装备的研发,为矿山无人驾驶的落地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与此同时,经过前几年的布局与发展,矿山无人驾驶感知、通信、定位等技术模块正在不断走向成熟,同时矿山无人驾驶的智能化基础设备建设逐步完善。

2025-06-20 09:18:54 538

原创 棱镜观察|EMB“重构”卡钳,车企降本压力与Brembo困局

此外,今年上海车展,利氪科技也推出了EMB-LK®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可满足3.5吨位的乘用车响应速度小于85ms,采用冗余安全设计,可满足ASIL-D最高功能安全等级,预计将于2026年在头部车企的高端车型首发量产。尤其是,中国市场受到成本制约压力以及扶持自有供应链(比如,比亚迪旗下的弗迪、中国长安旗下的辰致科技、长城汽车旗下的精工菲格等)等因素的影响,减少对进口品牌的依赖,正在挤压Brembo的原有卡钳市场空间。而随着竞争对手在卡钳技术上的不断迭代升级,近年来,Brembo的品牌溢价优势也在不断被削弱。

2025-06-20 09:16:16 994

原创 「AI大模型」重构座舱SoC,谁在抢跑「平台升级」红利?

2024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座舱芯片供应商市场份额榜单显示,排在前五名的供应商分别是高通、恩智浦、瑞萨、联发科、德州仪器,依然是外资厂商占据较多,但中国本土方案市场份额占比已经提升至了7.4%。可以看到,伴随着联发科、英特尔等越来越多汽车芯片巨头的持续发力,以及国产芯片厂商的迅速崛起,智能座舱芯片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接下来,伴随着更大参数的多模态大模型加速“上车”,座舱深入融合越来越多,算法的需求也越来越强,这些对于智能座舱So。显示屏,以及在端侧实现超大或者多个大模型的部署。

2025-06-19 13:47:48 481

原创 佑驾创新获上汽大通定点,扩张出海版图

根据规划,佑驾创新全栈自研的智能座舱DMS一体机iCabin Lite,将全面搭载于上汽大通旗下多款轻客旗舰车型,标志着公司在智能座舱的规模化应用与全球化拓展取得新突破。未来,公司将依托全栈自研优势,以持续的技术迭代,不断优化人机交互体验,加速推进DMS在乘商用车领域的规模化量产,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打造更安全、智能、个性化的全场景未来出行方案。这种高度集成化设计,不仅简化了供应链和装配流程,降低了整体系统复杂度与生产成本,更确保了算法性能的最优释放与系统稳定性,有力助推未来智能座舱感知系统的规模化落地。

2025-06-18 11:15:42 220

原创 图商连年亏损/增长乏力,TomTom「押宝」中国车企出海?

今年,东软更是推出了OneCoreGo®全球车载智能出行解决方案6.0,在One Map(全球导航产品族群)等原有三大产品体系基础上,新增One Pay(车载支付中心)和One Mate(AI交互中心),实现“导航+支付+交互”全链路升级。比如,在国内市场,四维图新的毛利率历史高点出现在2014年,曾一度超过80%。TomTom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生产消费类GPS手持设备(硬件收入为主,曾是苹果第一代iphone的合作伙伴),然后,苹果、安卓等智能手机市场(内置导航)的启动,导致该公司的市场需求大幅缩水。

2025-06-16 09:26:30 484

原创 AR HUD下一代技术争夺战打响,行业洗牌一触即发

近期,小米YU7行业首发搭载了天际屏全景显示系统,采用全景曲面投影技术以及3K块Mini Led屏幕,可以实现1.1米超宽全景显示,显示内容包含仪表、多媒体、时钟天气、地图导航等。无独有偶,在上海车展期间,长安马自达EZ-60全球首发搭载了巨幕级沉浸裸眼3D HUD,最大画幅达到100英寸。据了解,该裸眼3D HUD结合ToF DMS眼位追踪系统和双目视差裸眼3D算法,可以打造出连续景深、无穷焦面的创新体验。

2025-06-16 09:22:24 880

原创 三年亏了21亿,背靠吉利也不行?这家头部智驾供应商再冲港股IPO

其中,FT Pro方案主要是面向商用车的L0-L1级辅助辅助驾驶,FT Max是指面向乘用车的L2级别辅助驾驶产品,FT Ultra是面向乘用车的L2+和L3级辅助驾驶产品,支持高速NOA和城市NOA等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可以观察到,2023年开始不少国产供应商集中冲击定点项目,但随之而来的价格战、多家供应商竞争同一个项目,加之主机厂自研等等多重因素,导致一些智驾供应商赔本赚吆喝,或者项目折戟,仅少数供应商基于部分品牌的爆款车型实现了大规模化突围。来自FT Ultra的收入为6.14亿元,占比为47.9%。

2025-06-12 15:03:04 338

原创 英伟达,车端「困局」

如果汽车制造商寻求自研芯片,结合Zena CSS,则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上市即交付”,而不是等待软件的OTA。众所周知,不管是特斯拉的FSD、蔚来的神玑NX9031,还是小鹏的图灵芯片,都使用了Arm的各种不同IP核,包括A78AE CPU、G78AE GPU甚至是NPU。比如,英伟达正在强推的Orin Y版本(Orin X的降本平替,主要面向入门级NOA)以及Orin N,就面临来自高通SA8650(100 TOPS稠密算力,性能相当于200 TOPS的稀疏算力)以及后续迭代产品的巨大挑战。

2025-06-12 14:57:42 673

原创 新能源乘用车标配NOA搭载率突破27%,国产线控底盘市场率先被「引爆」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含免费选装促销)NOA交付197.47万辆,同比增长162.31%,前装渗透率达到8.62%。到2025年1-4月,以NOA为代表的高阶辅助驾驶的前装标配搭载量持续保持翻倍增长态势,前装搭载率突破10%。在这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前装标配NOA搭载率已经达到了27%。《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计,2025年国内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NOA的搭载率将有机会突破20%大关。

2025-06-10 09:24:44 792

原创 拐点!全球首个高通8775单芯片舱驾一体量产项目来了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来看,在2024年开始,舱泊、舱行泊一体方案已经开始规模量产落地,不过因为技术门槛、算力等多重原因,依旧是以硬件层面集成的One Box /One Board方案为主,搭载单芯片舱驾一体方案的车型数量还比较有限。去年开始,舱驾融合便开始成为行业热门新趋势。尤其是高通8775这类高性能座舱平台的涌现,为舱行泊多套系统的进一步集成提供了充足的算力基础,尤其是为高速/城区辅助驾驶这类高阶辅助驾驶功能的集成提供了基础,预计接下来单芯片舱驾一体方案将异军突起。

2025-06-09 11:58:08 462

原创 技术迭代/平台升级,AI座舱「平权」时代来了?

资料显示,依托于“日日新SenseNova V6”基模型,商汤绝影构建了覆盖0.1B至70B汽车垂类模型矩阵,并基于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文生图大模型和“大医”医疗大模型等组成的AI大模型体系,商汤绝影构建了健康管家、安全卫士、3D交互等AI座舱创新产品矩阵。面对用户期待的智能化、个性化,可升级的驾乘体验,哈曼正式推出Ready Engage全新情感智能AI系统,它不仅预先集成了Cerence AI开发的语音助手平台,还能够适应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变革,提供个性化的AI交互体验。

2025-06-05 09:37:49 920

原创 黑芝麻智能 | 车规SoC核间通信技术:智能汽车的“神经脉络“如何高效协同

在当今的智能汽车领域,电子系统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一辆现代汽车可能配备超过100个电子控制单元,运行着数以亿计行的代码。而将这些系统紧密相连并使其协同工作的核心技术之一,便是车规级系统级芯片中的。本文将深入剖析这项支撑汽车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内容涵盖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主流技术方案以及描述性能指标及选型注意事项等方面,为您揭开智能汽车“大脑”内部协同工作的神秘面纱。无论您是汽车爱好者、科技爱好者,还是行业从业者,均能通过本文建立起对核间通信技术的系统性认知。

2025-06-04 17:30:16 803

原创 价格战/口水战充斥,交付为王!新能源赛道再添「变数」

虽然他的产品可能不是那么好,但卖得很爆”,余承东显然是意有所指,“我们做的产品,质量好、体验好、性能好,各方面都好,你还卖不过它,甚至还卖不过他的零头。其中,随着小米第二款车型YU7的上市,对标特斯拉Model Y的定位,大概率会在下半年形成放量效应,冲击后者的销量。考虑到今年以来,比亚迪旗下车型又增加配置(比如,NOA的配置率大幅增加),同时,老款车型去库存以及价格促销等因素叠加,单从车型的表现来看,显然销量压力不小。目前,鸿蒙智行体系的持续放量,还需要依靠智界,以及后续上汽合作的尚界来冲击市场。

2025-06-04 09:52:29 254

原创 谁「拯救」了小鹏?

而排在第二位的P7+仅为3.2万辆。彼时,小鹏MONA系列产品负责人杨光对外表示,MONA M03和M03 Max版是完全不同的客户群,前者更注重性价比,有基本的智能功能就可以,大概占到50%-60%。要知道,在收购滴滴资产之前,2023年7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计划向小鹏汽车投资7亿美元,收购后者4.99%的股份,并将于2026年推出两款基于小鹏电动平台的产品。彼时,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更是直言,“这次我们和滴滴的合作的核心在于他们有一个完成度非常高的准量产车型,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资产。

2025-06-03 09:40:09 918

原创 自动驾驶公司何时「止血」 ?又一头部玩家赴港IPO

尤其是对于早期专注在矿山、园区、机场这类本身具备规模天花板的封闭场景的供应商,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实现规模化突破,扩大商业应用前景,变得迫在眉睫。该公司也在招股书中提示风险,当前自动驾驶行业面临大量技术和商业挑战,包括超越人类驾驶的表现预期,高昂的资本需求,漫长的车辆开发周期等等,正处于商业化初期,未来业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继续开发及成功实现解决方案与服务的商业化能力。等,末端无人配送领域的九识智能、白犀牛、新石器等,人环卫领域的酷哇等,也有部分企业从L4级走入了L2级赛道。经过几年的沉淀,各家也实现了。

2025-06-03 09:26:55 907

原创 英伟达Thor首发“上车”,新一轮计算平台升级战打响

近期,包括理想L8、领克009等第一批搭载英伟达Thor U的新车正式开启交付。此外小米、比亚迪、小鹏、广汽埃安、极氪、智己等也在纷纷加入英伟达Thor的行列,英伟达Thor成为了智能汽车最受欢迎的旗舰级芯片。在这背后,包括理想、吉利汽车等主机厂正在大力推动其智能辅助驾驶算法从“端到端+VLM”向“VLA世界模型”进阶,Orin X的算力(254TOPS)已经很难支撑参数成倍增加的VLA模型。与此同时,一部分玩家还提前打响了L3的抢位战。

2025-06-03 09:24:01 990

原创 榜单首发!座舱域控进入「加速普及周期」,谁在领跑15万元以下市场?

中国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市场已经进入了加速普及周期,15万元以下车型座舱域控前装标配搭载率正在快速提升。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2024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座舱域控制器(以车企零部件命名为准)车型交付量达到674.99万辆,搭载率由2023年的17.56%提升至29.45%。其中,自主品牌座舱域控制器搭载量达到505.34万量,占比达到74.87%。近年来,无论是大众、宝马等外国品牌,还是吉利、长安、比亚迪、长城等自主品牌都加大了智能座舱的普及力度,智能座舱已经成为新车的标配功能,座舱体验

2025-05-30 09:19:08 334

原创 NOA「爆款」,卡在哪里

考虑到海外市场在NOA功能的上车速度以及更加严格的法规准入、消费需求的不确定性,还有车企相对传统的配置策略(绝大部分是额外付费,不会采取类似中国市场的免费促销),短期内的起量效应并不明显。事实上,目前,不管是中国车企的出海,还是海外车企在本土市场的智能化上车,都还处于从0到1的阶段。不过,中国车市竞争的白热化,让爆款效应的激活难度不断增加。而在今年初,某机构披露数据,“自2024年9月至2024年12月,短短4个月时间,元戎启行凭借两款量产车,冲击行业第一梯队,在城区NOA供应商市场中拿下近10%的份额。

2025-05-28 09:15:58 702

原创 被追着投钱!商用车无人驾驶再迎融资沸点

比如,基于无人环卫场景,挚途科技打造了三款无人零碳电动环卫车,覆盖了大中小型全平台的智慧环卫产品矩阵,可满足城市主干道、辅道及非机动车道、公园、厂区、园区等全方位多场景的清扫需求,是行业首个可提供大型无人环卫产品的服务商。例如,无人环卫车的运营,除了要求无人驾驶做到精确的感知、规控、执行,还需综合考虑交通路况、垃圾分布、优先级等因素,实现全天候、全场景、高安全、高效率的清洁服务。2月下旬,L4级无人驾驶商用车新石器亦宣布,完成10亿元C+轮融资,由多家物流巨头和中金资本、漳江基金、合创资本等机构共同加持。

2025-05-27 09:15:07 355

原创 3年2000万辆!辅助驾驶「厮杀」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含免费选装促销)NOA交付197.47万辆(这个数量级还不包括提供收费选装的车型,比如,特斯拉),同比增长162.31%。而在一周前的4月10日晚,上汽集团的多家智能化合作伙伴,包括华为、Momenta、地平线、卓驭等齐聚亮相“上汽之夜”发布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57.1万辆,同比增长23.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0.7%,销量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7.1个百分点。

2025-05-26 11:21:42 406

原创 国产车载模拟芯片龙头,再战港股IPO,却依旧亏损

资料显示,车载SerDes芯片的价值仅次于SoC芯片,目前单车搭载的SerDes芯片价值约为几十美元,随着未来摄像头、显示屏数量持续增加与性能升级,单车搭载价值还会进一步攀升。据了解,在摄像头、智能座舱显示屏、域控制器等不同领域使用,对于车载SerDes的通信速率、功耗、成本等都有不同的要求。SerDes作为一种具备高带宽、低延时、低功耗特性的数据传输方案,SerDes在应对摄像头、座舱显示屏等高像素、高分辨率图像传输时,正在展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智能驾驶系统、智能座舱系统和车载通信系统。

2025-05-26 11:17:52 910

原创 宁德时代的电+Momenta的脑,“智电双极”重构全球汽车格局

未来,以本田为代表的国际车企将让中国力量成为主导力量,甚至可能反向输出到全球市场。在这背后,宁德时代打造了全球最先进、最全面的产品矩阵,包含麒麟电池、神行超充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并且不断突破电池技术瓶颈,成为全球动力电池行业标杆。,可以在模拟的环境里探索新的驾驶行为,从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自我快速的成长,让驾驶在安全、安心的能力上,有机会超过人甚至大幅度超过人。不可否认,中国汽车供应链企业强势崛起的背后,除了产业变革与重塑带来的历史机遇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厂商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坚持。

2025-05-26 11:15:40 881

原创 “Agent上车”浪潮来临,谁在引领新一轮的AI座舱交互变革?

在JoySpace+座舱内,均胜电子应用了首创的多功能飞控旋钮、自定义按键等座舱交互技术,配备了适应未来驾驶的可折叠方向盘、电动预警安全带等汽车安全技术,还有可以让用户体验影院级的光场屏技术,以及智能氛围灯、智能出风口、智能环保内饰和UWB数字钥匙等最新技术。此外,在上海车展期间,均胜电子还发布了新一代沉浸式智能座舱解决方案JoySpace+,将视觉、声觉、触觉,语音等全场景多模态交互,与智能内饰、智驾系统、汽车安全技术等结合,打造出“沉浸式”的智能化、个性化驾乘体验。

2025-05-23 10:02:06 420

原创 三年累亏约11亿,这家自动驾驶公司再冲港股IPO,转机or“续命”?

自动驾驶替换升级所带来的技术与成本挑战,并且随着露天矿山无人驾驶应用规模的增加,无人驾驶在开采工艺和产能保障中占据的比重逐渐增加,带来的技术挑战也逐渐增加。面对当前矿卡自动化升级替换的商业化困境,各大供应商们也衍生出不同的商业路径,例如易控智驾不止于单纯的技术与解决方案提供商,还布局了线控底盘这一核心领域,并。不过,其持续亏损的局面也与当前自动驾驶商用车的商业化进程缓慢相关。从行业中来看,绝大多数自动驾驶公司的生存危机尚未解除,一方面是持续高昂的研发投入,一方面是醒目的亏损数字,依旧是常态。

2025-05-22 09:18:40 607

原创 智能座舱,「赚钱效应」减退

净利润2.79亿元,增速放缓的同时,净利润率下滑至4.74%。此外,再次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的博泰车联网(95%以上收入来自智能座舱解决方案),2021-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8.64亿元、12.18亿元、14.96亿元、25.57亿元,其中,2024年收入涨幅达70.9%。2025年1月,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对外表示,吉利本轮聚焦战略,在智能座舱领域,就是最大化共享软硬件资源,实现智舱技术底座、底层软件的统一,在应用层打造Flyme Auto、ZEEKR AI OS两套座舱系统。

2025-05-21 09:10:33 325

原创 辅助驾驶平权与出海,Mobileye的双重助力

现阶段,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已经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领先优势,这也成为了中国汽车出海的重要突破口。不同的准入法规要求,且交通规则、道路环境、消费者需求等也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对于主机厂开拓海外市场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全球主要市场均构建了成熟的本地团队,可以精准把控全球各地市场的独特需求和挑战,在赋能主机厂出海上拥有诸多的优势。在这其中,中阶辅助驾驶。因为不堆砌昂贵的传感器硬件,依靠先进的算法,在做到安全可靠的同时,更具性价比优势。,其背后反映出的对高效、安全驾驶体验的追求,也正在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共同需求。

2025-05-19 14:52:42 558

原创 芯驰科技与安波福联合举办技术研讨会,深化智能汽车领域合作交流

芯驰科技CTO孙鸣乐与安波福相关负责人共同出席本次活动。作为全场景智能车芯引领者,芯驰科技为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提供高性能、高可靠的车规芯片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智能座舱和智能车控等领域,累计量产出货超800万片,覆盖100多款主流车型。会上,双方聚焦智能座舱与智能车控的发展趋势,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致力于推进在智舱和智控领域的合作深化。未来,围绕芯驰X9、X10系列智能座舱芯片以及E3系列智能控制芯片,双方将开启更全面深入的研发合作,携手促进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在中国的生态融合与产品普及。

2025-05-19 14:47:29 436

原创 备考!AEB「强标」倒计时

比如,搭载激光雷达版本的长城蓝山,在车主手册中,也明确指出:许多因素会影响激光雷达的性能,导致探测性能下降、探测延迟、探测错误,包括恶劣天气、强光直射、道路起伏或道路不平引起车辆晃动、大量尘土或汽车尾气,以及被相同波长的激光干扰。此前,标准编制说明也特别指出,制定法规政策要求相应车型强制安装AEBS,并通过技术法规及标准规范明确具体要求,已经是当前国际范围内针对AEBS采取的普遍做法,也将是后续法规制定的主要趋势。事实上,在中国市场,截至目前,AEB也并非强制标配选项。

2025-05-19 09:49:27 1651

原创 “中央+区域架构”重构汽车芯片,谁将成为下一个“霸主”?

去年以来,小鹏、零跑、广汽等主机厂纷纷开始量产新一代EE架构车型,准中央/中央+区域控制架构已经成为了各大主机厂的降本利器。比如零跑在售的主力车型C16、C10、C11等全部都搭载了最新的LEAP3.0“四叶草”中央+区域架构,该架构实现了“四域合一”,不仅将控制器数量从42个减少到了28个,还大幅缩减了整车线束和车身重量,在降低成本方面展现了显著的优势。

2025-05-19 09:45:51 904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