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解读:动态场景的神经辐射场

D-NeRF 动态场景重建
本文提出 D-NeRF 方法,扩展神经辐射场技术到动态领域,实现单目相机移动时刚性和非刚性目标的重建与渲染。通过引入时间变量,将场景映射到规范化空间并进行形变估计。

论文解读

6097f35782f6be92a791bc824aff8033.png

918eb9f9d7ae8fd1bcb5d4f25fa16ecc.png

本文提出一个能够在任意时间点合成复杂非刚性动态场景的方法:D-NeRF。作者从不需要几何真值多视图图像的一稀疏单目视图集下,优化一个潜在形变体函数。上图展示了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在视点变化和时间实例下合成的新颖图像。

摘要

结合机器学习和几何推理神经渲染技术,已是从一组稀疏图像中合成新颖场景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在所有技术当中,最具代表的是NeRF,通过训练一个神经网络将5D输入坐标映射到一个体积密度和依赖视角的辐射场。虽然NeRF在生成图像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真实图像,但NeRF只能应用到静态场景,从不同的图像上查询出相同的空间位置像素。本论文中,我们提出D-NeRF,扩展神经辐射到一个动态领域,能够在单目相机围绕场景移动情况下重建和渲染刚性和非刚性目。作者为解决上述问题,考虑时间作为一个外部输入到系统中,并将学习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编码场景到规范化空间;二是在特定时间下,映射这个规范化表示到形变场景。上述两步映射处理均是使用全连接网络

方法

作者在NeRF的5D坐标下引入了时间t条件变为6D坐标,因此可将映射关系用下式表示:

b4e12df44543b0659a9d661d88d5257c.png

作者将映射关系分为两部分,如下所示。一个为t时刻场景到规范化场景的映射,另外一个为在规范化配置下表示场景

c26cef707890b35e2d82b36ecd769a49.png

模型架构

规范化网络:通过一个规范化配置,我们试图寻找一个场景的表示,能够将所有图像上所有对应点的信息汇聚在一起。通过这样实施,从一个特定视点缺失的信息能够在规范空间索引到,它应该作为连接所有图像的核。

这个规范化网络通过训练来在规范化配置上编码场景的体透明度和颜色。具体地,给定一个一点的3D坐标,我们首先编码它到一个365维的特征向量。这个特征向量和相机视角方向级联在一起,通过一个全连接层来在规范化空间输出给定点的颜色和体透明度。

形变网络形变网络通过优化来估计特定时间的场景和规范化配置场景的形变。给定在时间t的3D空间点x,形变网络训练输出偏移。为了保证通用性,我们将规范化场景设定在时间t为0处:

ed78de9ce59c12a8fd2b01bdaa2c0e79.png

这里还将3D空间位置x、视角方向d、时间t分别都映射到高维空间,展示出较好的性能。

体渲染

这里大体上类似NeRF的积分公式,只不过这里分为两个阶段:形变和规范化

c7c249fd08398e9000b8f48518d11b63.png

将上述积分转化为数值求积公式:

37fad699c27bc5f98e1047473d57390a.png

6480b357a21c0f8e96c4404cdd413844.png

结论

定量和定性观察一下,本文所提出网络的效果:

f58c8bbc5e3c13d3fc0cc3110a25672c.png

9695be4edfb05a0d18f1d84ed9a2023a.png

每天我们会定期发布最新关于《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相关论文和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第一章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1 引论 1.2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概念 1.2.1 计算机系统中的层次概念 1.2.2 计算机体系结构 1.2.3 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技术 1.3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 1.3.1 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其发展 1.3.2 计算机的分代和分型 1.3.3 应用需求的发展 1.3.4 计算机实现技术的发展 1.3. 5 体系结构的生命周期 1.4 计算机体系结构中并行性的发展 1.4.1并行性概念 1.4.2 提高并行性的技术途径 1.5 定量分析技术基础 1.5.1 计算机性能的评测 1.5.2 测试程序 1.5.3 性能设计和评测的基本原则 1.5.4 CPU的性能 1.6 影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成本和价格因素 1.6.1 集成电路的成本 1.6.2 计算机系统的成本和价格 1.7 小结习题一第二章 计算机指令集结构设计 2.1 指令集结构的分类 2.1.1 指令集结构的分类 2.1.2 通用寄存器型指令集结构分类 2.2 寻址技术 2.3 指令集结构的功能设计 2.3.1 CISC计算机指令集结构的功能设计 2.3.2 RISC计算机指令集结构的功能设计 2.3.3 控制指令 2.4 操作数的类型、表示和大小 2.5 指令集格式的设计 2.5.1 寻址方式的表示方法 2.5.2 指令集格式的选择 2.6 编译技术与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 2.6.1 现代编译器的结构和相关技术 2.6.2 现代编译技术对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的影响 2.6.3 计算机体系结构对当前编译技术的影响 2.7 DLX指令集结构 2.7.1 DLX指令集结构 2.7.2 DLX指令集结构效能分析 2.8 小结习题二第三章 流水线技术 3.1 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3.1.1 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3.1.2 流水线的分类 3.2 DLX的基本流水线 3.2.1 DLX的一种简单实现 3.2.2 基本的DLX流水线 3.2.3 流水线性能分析 3. 3 流水线中的相关 3.3.1 流水线的结构相关 3.3.2 流水线的数据相关 3.3.3 流水线的控制相关 3.4 流水线计算机实例分析(MIPS R4000) 3.4.1 MIPS R4000整型流水线 3.4.2 MIPS R4000浮点流水线 3.4.3 MIPS R4000流水线的性能分析 3.5 向量处理机 3.5.1 向量处理方式和向量处理机 3.5.2 向量处理机实例分析 3.6 小结习题三第四章 指令级并行 4.1 指令级并行的概念 4.1.1 循环展开调度的基本方法 4.1.2 相关性 4.2 指令的动态调度 4.2.1 动态调度的原理 4.2.2 动态调度算法之一:记分牌 4.2.3 动态调度算法之二:Tomasulo算法 4.3 控制相关的动态解决技术 4.3.1 减少分支延迟:分支预测缓冲技术 4.3.2 进一步减少分支延迟:分支目标缓冲 4.3.3 基于硬件的推断执行 4.4 多指令流出技术 4.4.1 超标量技术 4.4.2 多指令流出的动态调度 4.4.3 超长指令字技术 4.4.4 多流出处理器受到的限制 4.5 小结习题四第五章 存储层次 5.1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5.1.1 从单级存储器到多级存储器 5.1.2 存储层次的性能参数 5.1.3 “Cache—主存”和“主存—辅存”层次 5.1.4 存储层次的四个问题 5.2 Cache基本知识 5.2.1 映象规则 5.2.2 查找方法 5.2.3 替换算法 5.2.4 写策略 5.2.5 Cache的结构 5.2.6 Cache性能分析 5.2.7 改进Cache性能 5.3 降低Cache失效率的方法 5.3.1 增加Cache块大小 5.3.2 提高相联度 5.3.3 Victim Cache 5.3.4 伪相联Cache 5.3.5 硬件预取技术 5.3.6 由编译器控制的预取 5.3.7 编译器优化 5.4 减少Cache失效开销 5.4.1 让读失效优先于写 5.4.2 子块放置技术 5.4.3 请求字处理技术 5.4.4 非阻塞Cache技术 5.4.5 采用两级Cache 5.5 减少命中时间 5.5.1 容量小,结构简单的Cache 5.5.2 虚拟Cache 5.5.3 写操作流水化 5.5.4 Cache优化技术小结 5.6 主存 5.6.1 存储器技术 5.6.2 提高主存性能的存储器组织结构 5.7 虚拟存储器 5.7.1 虚拟存储器基本原理 5.7.2 快表(TLB) 5.7.3 页面大小的选择 5.8 进程保护和虚存实例 5.8.1 进程保护 5.8.2 页式虚存举例:Alpha AXP的存储管理和21064的TLB 5.9 Alpha AXP 21064存储层次 5.10 小结习题五第六章 输入输出系统 6.1 概述 6.2 存储设备 6.2.1 磁盘设备 6.2.2 磁带设备 6.2.3 光盘设备 6.3 总线 6.3.1 总线分类 6.3.2 总线基本工作原理 6.3.3 总线使用 6.3.4 总线标准和实例 6.3.5 设备的连接 6.3.6 CPU与I/O处理的匹配 6.4 通道处理机 6.4.1 通道的作用和功能 6.4.2 通道的工作过程 6.4.3 通道种类 6.4.4 通道中的数据传送过程 6.4.5 通道的流量分析 6.5 I/O与操作系统 6.5.1 I/O和Cache数据一致性 6.5.2 DMA和虚拟存储器 6.6 I/O系统设计 6.7 小结习题六第七章 多处理机 7.1 引言 7.1.1 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分类 7.1.2 通信模型和存储器的结构模型 7.1.3 通信机制的性能 7.1.4 同通信机制的优点 7.1.5 并行处理面临的挑战 7.1.6 并行程序的计算/通信比率 7.2 多处理机的存储器体系结构 7.2.1 集中式共享存储器体系结构 7.2.2 分布式共享存储器体系结构 7.3 互连网络 7.3.1 互连网络的性能参数 7.3.2 静态连接网络 7.3.3 动态连接网络 7.4 同步与通信 7.4.1 同步机制 7.4.2 大规模机器的同步 7.5 并行化技术 7.5.1 并行化的基本策略 7.5.2 并行语育与编译器 7.6 多处理机实例 7.6.1 Challenge多处理机系统 7.6.2 Origin 20007.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