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诱导多能干细胞重编程障碍关键因子

中国科学院和南方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NCoR/SMRT共抑制复合物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生成过程中起着抑制作用,通过HDAC3去除H3K27ac活性标记,降低重编程效率。c-MYC在该过程中引导NCoR/SMRT结合基因组,影响重编程。这一发现深化了对体细胞重编程机制的理解,对于iPS细胞研究和细胞命运调控具有指导意义。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推荐阅读:

1.2020年ips细胞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综述
2.iPS细胞重编程实验相关实验材料

诱导多能干细胞的重要表观调控机制又有新发现。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米格尔·埃斯特班和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安德鲁·哈金斯的团队首次发现共抑制复合物NCoR/SMRT在四因子介导的重编程中发挥了强大的抑制作用。北京时间3月13日零时,《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中包含了体细胞特性的消减和干细胞特性的获得。该过程中涉及的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修饰转变是调节重编程效率的关键因素。

  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重点放在了NCoR/SMRT共抑制复合物上。NCoR和SMRT是来自于同一个复合物家族的两个蛋白,可以分别与多个组蛋白修饰酶相互作用并对基因转录发挥抑制功能。研究发现,NCoR/SMRT复合物能通过其酶功能中心HDAC3,去除基因组上的“活性标记”H3K27ac,使重编程后期的关键多能性基因上调受到阻碍,从而抑制重编程效率。因此,干扰该复合物的功能,可以将重编程的效率极大地提高。

  与此同时,科研人员还发现,重编程因子,尤其是c-MYC对这一抑制复合物在基因组上的结合起到了“导航”的功能,即带领NCoR/SMRT结合到基因组靶位点上,从而发挥抑制功能。这一发现帮助解释为什么包含c-MYC的重编程体系更容易产生不完全重编程的现象。

  这一研究的发现,不仅加深了对体细胞重编程机制的理解,也有助于更全面地解释表观遗传学各个层面的修饰在调控体细胞重编程中发挥的作用,这对于诱导多能干细胞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乃至其他类型的细胞命运调控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