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形状配准:原理、算法与优化策略
1. 引言
在3D形状处理领域,形状配准是一个关键问题,旨在找到合适的变换参数,使两个不同视角下的3D形状能够精确对齐。大多数现有的计算解决方案基于经典的迭代最近点(ICP)算法。本文将详细介绍两视图配准问题、ICP算法及其扩展,以提高配准的速度和准确性。
2. 两视图配准问题
2.1 问题描述
给定代表同一物体两次扫描的两个视图D(数据视图)和M(模型视图),配准的目标是找到变换函数T(a, D)的参数a,使得D与M最佳对齐。D和M通常是简单的点云或三角网格。配准问题通过估计变换T的参数a 来解决,满足:
[a^ = \arg \min_{a} E(T(a, D), M)]
其中E是误差函数,用于衡量配准误差。大多数配准方法基于上述范式,主要在以下方面存在差异:
- 变换函数 :通常实现3D空间的刚性变换,使用平移向量t和旋转矩阵R,其值编码在参数向量a中。也可处理变形,但需要更复杂的公式。
- 误差函数 :衡量对齐后D和M之间的配准误差或差异。当变换函数为刚性时,E是两个视图之间一致性的度量,通常采用Hausdorff距离的L2近似,涉及点到点距离或点到平面距离。
- 优化方法 :用于找到上述公式中的最小值a。黄金标准是ICP算法中使用的迭代方法,也可使用通用优化方法,如Levenberg - Marquardt算法。
2.2 迭代最近点(ICP)算法
经典ICP算法的目标是估计具有参数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94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