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形状分析中的基于特征的方法:特征描述符深度解析
1. 特征描述符概述
在3D形状分析里,给定一组特征点(对于密集描述符而言则是形状上的所有点),就会计算局部描述符。存在大量不同的形状描述符算法,这些算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形状的表示形式(如网格或点云)、可用信息的类型及其质量(如采样分辨率),还有具体的应用场景。
描述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表征:
- 信息性 :可用于形状区分的信息内容。
- 不变性 :对某些形状变换(如变形或噪声)的不变性。
- 计算复杂度 :描述符计算所需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 紧凑性与比较复杂度 :描述符的紧凑程度以及两个描述符比较的复杂度(例如在形状匹配应用中)。
此外,如果描述符与特征检测器结合使用,它对特征位置的敏感性(检测器重复性)可能也很重要。在基于特征的形状分析应用中,这些属性之间存在许多权衡。
2. 描述符的分类
描述符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 几何或光度(或混合) :取决于它们是否仅依赖于形状的3D几何信息,还是也利用了纹理信息。一些光度描述符可以调整为使用几何信息,例如用曲率等几何属性代替纹理。
- 多尺度或单尺度 :多尺度描述符(如[20, 68, 81])在多个分辨率级别上观察形状,从而捕捉在这些尺度上表现出的不同属性;而单尺度或标量描述符,如共形因子[6],只在单一尺度上进行分析。
-
3D形状特征描述符深度解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