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象地理解四元数?

根据我的理解,大多数人用汉密尔顿四元数就只是做三维空间的旋转变换(我反正没见过其他用法)。那么你不用学群论,甚至不用复习线性代数,看我下面的几张图就可以了。

首先,定义一个你需要做的旋转。旋转轴为向量v=(vx,vy,vz),旋转角度为\theta (右手法则的旋转)。如下图所示:
此图中v=(\frac{1}{\sqrt{14} } ,\frac{2}{\sqrt{14} } ,\frac{3}{\sqrt{14} }),\theta =\frac{\pi }{3}

那么与此相对应的四元数(下三行式子都是一个意思,只是不同的表达形式)
q=(cos(\frac{\theta }{2} ),sin(\frac{\theta }{2} )*vx,sin(\frac{\theta }{2} )*vy,sin(\frac{\theta }{2} )*vz)
q=(cos(\frac{\pi }{6} ),sin(\frac{\pi }{6} )*\frac{1}{\sqrt{14} } ,sin(\frac{\pi }{6} )*\frac{2}{\sqrt{14} },sin(\frac{\pi }{6} )*\frac{3}{\sqrt{14} })
q=cos(\frac{\pi }{6} )+sin(\frac{\pi }{6} )*\frac{1}{\sqrt{14} }i +sin(\frac{\pi }{6} )*\frac{2}{\sqrt{14} }j+sin(\frac{\pi }{6} )*\frac{3}{\sqrt{14} }k

这时它的共轭(下三行式子都是一个意思,只是不同的表达形式),
q^{-1} =(cos(\frac{\theta }{2} ),-sin(\frac{\theta }{2} )*vx,-sin(\frac{\theta }{2} )*vy,-sin(\frac{\theta }{2} )*vz)
q^{-1} =(cos(\frac{\pi }{6} ),-sin(\frac{\pi }{6} )*\frac{1}{\sqrt{14} } ,-sin(\frac{\pi }{6} )*\frac{2}{\sqrt{14} },-sin(\frac{\pi }{6} )*\frac{3}{\sqrt{14} })
q^{-1} =cos(\frac{\pi }{6} )-sin(\frac{\pi }{6} )*\frac{1}{\sqrt{14} }i -sin(\frac{\pi }{6} )*\frac{2}{\sqrt{14} }j-sin(\frac{\pi }{6} )*\frac{3}{\sqrt{14} }k

如果你想算一个点w=(wx,wy,wz)在这个旋转下新的坐标w^{'} ,需要进行如下操作,
1.定义纯四元数
qw=(0,wx,wy,wz)=0+wx*i+wy*j+wz*k
2.进行四元数运算
qw^{'} =q*qw*q^{-1}
3.产生的qw^{'} 一定是纯四元数,也就是说它的第一项为0,有如下形式:
qw^{'} =(0,wx^{'},wy^{'},wz^{'})=0+wx^{'}*i+wy^{'}*j+wz^{'}*k
4.qw^{'}中的后三项(wx^{'},wy^{'},wz^{'})就是w^{'}
w^{'} =(wx^{'},wy^{'},wz^{'})
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四元数旋转运算。

同理,如果你有一个四元数:
q=(q1,q2,q3,q4)=(cos(\frac{\theta }{2} ),sin(\frac{\theta }{2} )*vx,sin(\frac{\theta }{2} )*vy,sin(\frac{\theta }{2} )*vz)
那么,它对应一个以向量v=(vx,vy,vz)为轴旋转\theta 角度的旋转操作(右手法则的旋转)。

***********************************************************************************************************
如果你想对四元数有着更深入的了解,请往下看。

四元数由汉密尔顿发明,这一发明起源于十九世纪的某一天。在这一天早上,汉密尔顿下楼吃早饭。这时他的儿子问他,“爸爸,我们能够对三元数组(triplet,可以理解为三维向量)做乘法运算么?”汉密尔顿说“不行,我只能加减它们。”

这时来自21世纪的旁白旁先生说,“大家快来看十九世纪的数学家有多二,连内积和外积都不是知道。”

十九世纪的汉密尔顿也许确实不知道内积和外积,但是他知道,他想要的三维向量乘法要比内积和外积运算“高大上”很多。这一乘法运算要满足下列四条性质:
1.运算产生的结果也要是三维向量
2.存在一个元运算,任何三维向量进行元运算的结果就是其本身
3.对于任何一个运算,都存在一个逆运算,这两个运算的积是元运算
4.运算满足结合律

换而言之,汉密尔顿想定义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映射关系,而是一个群!(后来我们知道四元数所在群为S3,而四元数所代表的三维旋转是SO(3),前者是后者的两倍覆盖)内积连性质1都不满足,外积不满足性质3。

汉密尔顿先生就这么被自己儿子提出的问题难倒了。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他绞尽脑汁也没想明白这个问题。终于有一天(1843年的一天),汉密尔顿先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运算在三维空间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在四维空间中是可以的,他是如此的兴奋,以至于把四元数的公式刻在了爱尔兰的一座桥上。

旁白:“WTF,我让你讲三维物体的旋转,你给我扯到四维空间上去。”

(不加说明,以下所说四元数全为单位四元数)
其实,四元数有四个变量,完全可以被看作一个四维向量。单位四元数(norm=1)则存在于四维空间的一个球面上。q_{a}q_{b},四元数q_{a}乘以四元数q_{b}其实看作(1)对q_{a}进行q_{b}左旋转,或者(2)对q_{b}进行q_{a}右旋转。所以从始至终,四元数定义的都是四维旋转,而不是三维旋转!任意的四维旋转都可以唯一的拆分为一个左旋转和一个右旋转,表达出来就是q_{_{L}}pq_{_{R}}。这里,我们对四元数(四维向量)p进行了一个q_{_{L}}左旋转和一个q_{_{R}}右旋转。结果当然是一个四元数,符合性质1。这个运算也同时符合性质2,3,4。

好了,说完了四维旋转,我们终于可以说说三维旋转了。说白了,三维旋转就是四维旋转的一个特例,就像二维旋转是三维旋转的一个特例一样。说是特例其实不准确,准确的说是一个子集或者subgroup。为了进行三维旋转运算,汉密尔顿首先在四维空间里划出了一块三维空间。汉密尔顿定义了一种纯四元数(pure quaternion),其表达式为qw=(0,wx,wy,wz)。纯四元数第一项为零,它存在于四维空间的三维超平面上,与三维空间中的三维向量一一对应。然后,就有了我们常见的q*qw*q^{-1}  这种左乘单位四元数,右乘其共轭的表达式。我真心不知道汉密尔顿是怎么想出来的,不过回过头来看,这个运算形式是为了限制其运算结果所在的空间。简单的说,当对一个三维向量进行三维旋转后,我们希望得到的是一个三维向量。(如果你真能得到一个四维向量,就不敢自己在家转圈圈了吧,转着转着,就进入四次元了!)那么这个左乘单位四元数,右乘其共轭的运算保证了结果是一个在三维超平面上中的纯四元数。

把左乘和右乘表达为矩阵形式会让我们看的更清楚一些。依照qw的定义,q*qw*q^{-1}  的矩阵形式为
\left[  \begin{array}{ c c c c}1 & 0 & 0 & 0\\    0 & q_{1}^2+q_{2}^2-q_{3}^2-q_{4}^2 & 2q_{2}q_{3}-2q_{1}q_{4}         & 2q_{2}q_{4}+2q_{1}q_{3}         \\  0&    2q_{2}q_{3}+2q_{1}q_{4}         & q_{1}^2-q_{2}^2+q_{3}^2-q_{4}^2 & 2q_{3}q_{4}-2q_{1}q_{2}         \\   0 &  2q_{2}q_{4}-2q_{1}q_{3}         & 2q_{3}q_{4}+2q_{1}q_{2}         & q_{1}^2-q_{2}^2-q_{3}^2+q_{4}^2  \end{array} \right]\left[  \begin{array}{ c }0\\ wx\\ wy\\ wz  \end{array} \right]
很明显,前面的矩阵虽然是一个4x4的四维旋转矩阵,但是它只是在右下角3x3的区域内和一个单位矩阵有所不同。所以说,它是一个限制在三维超平面上的四维旋转。如果表达式右边不是共轭,而是任意四元数,那么我们所作的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四维旋转。如果只是左乘一个单位四元数,右边什么都不乘,那么我们得到的是四维旋转的一个子集,这个子集并不能保证结果限制在三维超平面上。如果只右乘,不左乘也是一样一样的。

说了这么多,对于坚持到最后的你,上图一幅,以表感谢。

其实这张图解释了一个长久的疑问。为什么四元数q=(cos(\frac{\theta }{2} ),sin(\frac{\theta }{2} )*vx,sin(\frac{\theta }{2} )*vy,sin(\frac{\theta }{2} )*vz)里用的是\frac{\theta }{2} 而不是\theta。这是因为q做的就是一个\frac{\theta }{2} 的旋转,而q^{-1}也做了一个\frac{\theta }{2} 的旋转。我们进行了两次旋转,而不是一次,这两次旋转的结果是一个旋转角为\theta的旋转。
<think>好的,用户现在问的是如何将旋转矩阵转换为四元数。之前他们问过关于旋转矩阵顺序变化对四元数的影响,现在可能是在那个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想了解具体的转换方法。需要先回顾一下之前的对话,确保回答的一致性。 首先,用户可能已经知道旋转矩阵和四元数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顺序的问题,但现在需要具体的转换步骤。他们可能是开发者,可能在处理3D图形、机器人或游戏开发,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这两种表示方式的转换。 接下来,我需要回忆旋转矩阵到四元数的转换方法。一般来说,四元数由四个分量组成,而旋转矩阵是3x3的矩阵。转换的关键在于从矩阵的元素中提取出四元数的分量。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矩阵的迹来计算,另一种是通过比较矩阵元素的大小来选择最稳定的计算路径,避免除以零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旋转矩阵必须是有效的旋转矩阵,即正交且行列式为1,否则转换可能出错。另外,四元数的符号问题,因为q和-q代表相同的旋转,但实部符号不同,需要统一处理。 然后,用户可能需要具体的步骤和示例,所以应该分步骤解释,并给出数学公式和可能的代码示例。同时,要提醒用户注意旋转矩阵的有效性,以及四元数的规范化问题。 可能还需要提到特殊情况,比如当迹接近零时如何处理,避免数值不稳定。此外,用户可能对四元数的顺序有疑问,比如转换后的四元数是否遵循之前的顺序规则,需要再次强调四元数乘法顺序与旋转矩阵相反的关系。 最后,确保回答结构清晰,步骤明确,帮助用户逐步理解转换过程,并验证他们的结果是否正确。可能还需要给出代码示例,用Python或其他常用语言,这样用户可以直接应用。</think>### **旋转矩阵转四元数的详细步骤** 将旋转矩阵转换为四元数需要从矩阵元素中提取四元数的四个分量 $(q_w, q_x, q_y, q_z)$。以下是具体方法: --- #### **1. 前提条件** - 输入的矩阵必须是**正交旋转矩阵**(即满足 $R^T R = I$,且 $\det(R)=1$)。 - 四元数结果需归一化(即 $q_w^2 + q_x^2 + q_y^2 + q_z^2 = 1$)。 --- #### **2. 转换公式** 假设旋转矩阵为: $$ R = \begin{bmatrix} m_{11} & m_{12} & m_{13} \\ m_{21} & m_{22} & m_{23} \\ m_{31} & m_{32} & m_{33} \\ \end{bmatrix} $$ 四元数分量 $(q_w, q_x, q_y, q_z)$ 的计算步骤如下: ##### **步骤1:计算迹(Trace)** $$ \text{tr} = m_{11} + m_{22} + m_{33} $$ ##### **步骤2:分情况计算四元数** 根据迹和矩阵对角线元素的最大值选择计算路径,避免数值不稳定(如除以零): - **情况1**:若 $\text{tr} > 0$ $$ q_w = \frac{\sqrt{1 + \text{tr}}}{2}, \quad q_x = \frac{m_{32} - m_{23}}{4q_w}, \quad q_y = \frac{m_{13} - m_{31}}{4q_w}, \quad q_z = \frac{m_{21} - m_{12}}{4q_w} $$ - **情况2**:若 $m_{11}$ 是最大对角线元素 $$ q_x = \frac{\sqrt{1 + m_{11} - m_{22} - m_{33}}}{2}, \quad q_w = \frac{m_{32} - m_{23}}{4q_x}, \quad q_y = \frac{m_{12} + m_{21}}{4q_x}, \quad q_z = \frac{m_{13} + m_{31}}{4q_x} $$ - **情况3**:若 $m_{22}$ 是最大对角线元素 $$ q_y = \frac{\sqrt{1 - m_{11} + m_{22} - m_{33}}}{2}, \quad q_w = \frac{m_{13} - m_{31}}{4q_y}, \quad q_x = \frac{m_{12} + m_{21}}{4q_y}, \quad q_z = \frac{m_{23} + m_{32}}{4q_y} $$ - **情况4**:若 $m_{33}$ 是最大对角线元素 $$ q_z = \frac{\sqrt{1 - m_{11} - m_{22} + m_{33}}}{2}, \quad q_w = \frac{m_{21} - m_{12}}{4q_z}, \quad q_x = \frac{m_{13} + m_{31}}{4q_z}, \quad q_y = \frac{m_{23} + m_{32}}{4q_z} $$ ##### **步骤3:归一化** 确保四元数满足 $q_w^2 + q_x^2 + q_y^2 + q_z^2 = 1$: $$ (q_w, q_x, q_y, q_z) = \frac{(q_w, q_x, q_y, q_z)}{\sqrt{q_w^2 + q_x^2 + q_y^2 + q_z^2}} $$ --- #### **3. 几何意义** 四元数 $(q_w, q_x, q_y, q_z)$ 表示绕某个轴 $\mathbf{u} = (u_x, u_y, u_z)$ 旋转角度 $\theta$,满足: $$ q_w = \cos\left(\frac{\theta}{2}\right), \quad (q_x, q_y, q_z) = \sin\left(\frac{\theta}{2}\right) (u_x, u_y, u_z) $$ --- #### **4. 代码验证(Python示例)**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cipy.spatial.transform import Rotation as R # 定义一个绕Z轴旋转45度的旋转矩阵 rot_matrix = R.from_euler('z', 45, degrees=True).as_matrix() # 方法1:使用Scipy库直接转换 q_scipy = R.from_matrix(rot_matrix).as_quat() # 输出顺序为 (x,y,z,w) # 方法2:手动实现转换公式 def matrix_to_quaternion(m): tr = m[0,0] + m[1,1] + m[2,2] if tr > 0: s = np.sqrt(tr + 1.0) * 2 qw = 0.25 * s qx = (m[2,1] - m[1,2]) / s qy = (m[0,2] - m[2,0]) / s qz = (m[1,0] - m[0,1]) / s else: # 其他情况需判断最大对角线元素(此处省略) pass return np.array([qx, qy, qz, qw]) q_manual = matrix_to_quaternion(rot_matrix) print("Scipy结果:", q_scipy) print("手动计算结果:", q_manual) ``` --- #### **5. 注意事项** 1. **符号问题**:四元数的实部 $q_w$ 符号可能因实现方式不同而变化(例如 $-q$ 与 $q$ 代表同一旋转)。 2. **数值稳定性**:当迹接近零时,需优先选择其他情况的分支计算。 3. **顺序一致性**:四元数通常表示为 $(x,y,z,w)$ 或 $(w,x,y,z)$,需注意库函数的定义。 ---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准确地将旋转矩阵转换为等效的四元数表示,确保旋转效果的数学一致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