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如何构建金字塔

3.1 自上而下法

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的步骤如下:

1、画出主题方框

这就是文章的金字塔结构紧顶部的方框。在方框中填入要讨论的主题。当然,前提是你知道要讨论什么主题,否则请跳到步骤2。

2、设想主要疑问

确定文章的读者。你的文章将面对哪些对象?你希望文章能回答读者头脑中哪些疑问?如果你能确定读者的主要疑问,请写出来,否则跳到步骤4。

3、写出对该疑问的回答

如果你知道答案,请写出你的回答,或者标注你能够回答。

4、说明“背景”

你需要证明,现阶段你能够清晰论述该主要疑问及其答案。具体做法是:把要讨论的主题与“背景”相结合,做出第一个关于该主题的不会引起争议的表述。首先,关于该主题的哪些表述肯定不会引起读者的疑问呢?要么读者知道这一表述,要么根据以往经验很容易判断该表述的正确性。

5、指出“冲突”

现在你已经开始与读者进行疑问 – 回答式对话了。应当考虑“背景”中发生了哪些“冲突”,以致引发了读者的“疑问”?

6、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

对“背景”中“冲突”的介绍,应当直接引导读者提出主要疑问(已在步骤2中列出)。否则,应重新介绍“背景”中的“冲突”,使之可以直接引导读者提出主要疑问。可能有时“背景”中的“冲突”与主要疑问对不上号,这就需要重新构思。

提示:

采用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的步骤:

  1. 提出主题思想
  2. 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 写序言:背景 – 冲突 – 疑问 – 回答
  4. 与受众进行疑问 – 回答式对话
  5. 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 – 回答式对话

3.2 自下而上法

提示:

自下而上思考:

  1. 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 找出各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 得出结论

本节将一名员工的糟糕的周报作为案例,论述了如果利用自下而上法思想进行重新编撰形成一份可读性强的周报。整个过程紧扣自下而上法的操作步骤,先列出通篇内容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然后就问题进行排序、归纳,列出问题间的逻辑(因果)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同时,形成自上而下的结构,即将自上而下法中关注的那些要点(主题、疑问、答案、背景、冲突等)在分析过程中一一明确。

总的序言可以包括关于关键句要点的表述,这样读者就可以在开始阅读的最初30秒内了解你的全部思路。文章的其余部分都是为了解释或支持你已提出的观点。实际上,如果读者在阅读的最初30秒内还不能清楚了解你的全部的思路,你就应该重写这篇文章

此外,加标题及小标题是为了用以突出文章结构中的要点,以便读者迅速找到关于某个问题的详细论述。如果文章篇幅较长,加小标题的做法尤其有效。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还应注意标题的用词,即标题应呈现某种思想、观点或论点,而不是只说明要讨论问题的类别。

3.3 初学者注意事项

1、要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不要试图一下写出整篇文章,或许稍后你会更容易理清文章的结构。

2、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

一旦你知道自己想在序言的主体部分说什么 – 背景、冲突、疑问和答案,就可以根据你希望产生的效果,按任意顺序写出这些内容。一定要从“背景”开始构思,因为按照这个顺序,你更容易准确地找到“冲突”和“疑问”。

3、多花点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这一步

先想好序言,避免开始论证时还在想背景或冲突。

4、将背景放在序言中

不要到文章的正文部分才告诉读者之前发生的事情。正文部分应当只包括思想(即因向读者呈现新的思考而引起读者疑问的表述),思想只能按特定逻辑互相联系。也就是说,文章主体部分只能描述一些通过分析能够发现因果关系的事件。简单的背景事件不是逻辑思考的结果,因而不能视为思想。

5、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序言的目的只是告诉读者一些他们已经知道的信息。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信息。

不要在金字塔结构中涉及任何读者已经知道的信息。如果你需要利用读者已经知道的信息回答金字塔结构中较低层次上的问题,就说明序言中遗漏了重要的信息。

6、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法而非演绎法

在关键句层次上使用归纳法比使用演绎法推理更容易使读者接受你的观点,因为归纳法更易于理解。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