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表达的逻辑
对受众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因为主要思想总是从次要思想中概括总结得出,文章中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必定是一个金字榙结构 ---- 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在这种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 ---- 即任何一个层次的思想都是对其下一个层次的思想的总结,也可以是横向的 ---- 即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同一个逻辑推理过程而被并列在一起。
本篇将解释为什么受众最容易理解和记住金字塔结构,以及组成金字塔的子结构之间如何互相关联;介绍如何利用金字塔结构梳理需要写入文章的思想,如何为这些思想确定清晰的关系;详细分析序言的逻辑,并澄清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这两个容易让人混淆的概念。
本篇将帮助你了解如何将要表达的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使用金字塔原理能够检查你的思想的有效性、一致性和完整性,还能够帮助你发现遗漏的思想、创造性地拓展自己的思路。
第1章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
- 大脑会自动将信息归纳到金字塔结构的各个部分,以便理解和记忆。
- 预先归纳到金字塔结构中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 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想要表达的内容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 说话、培训、演讲、报告、述职和写文章、总结、申请、方案、计划等。
1.1 归类分组,构建金字塔式思维结构
大脑会将其认为具有“共性”的事物组织在一起。“共性”指的是具有某种相似性或位置相近。
只有金字塔结构才能满足大脑的两个需求:
- 一次记忆不超过7个思想、概念或项目
- 找出逻辑关系
1.1.1 奇妙的数字“7”
本节用一个丈夫出门购买报纸,问妻子要不要顺便购买其它东西“妻子先后在衣架拿外衣时说:购买葡萄和牛奶;在走进厨房后说:购买鸡蛋和土豆;在丈夫走到门口时说:购买胡萝卜和橘子;在丈夫打开房门时说:购买咸鸭蛋;在丈夫按电梯时说:购买苹果;在丈夫走进电梯时说:购买酸奶;”的例子,说明了如果一次性记住这些购买内容是困难的;因为它不符合《奇妙的数字7± 2”》的理论,即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7个以上的记忆。
1.1.2 构建金字塔结构
但是通过分类汇总、归类分组后,将“葡萄、牛奶、鸡蛋、土豆、胡萝卜、橘子、咸鸭蛋、苹果、酸奶”归纳至蛋级产品(牛奶、酸奶、鸡蛋、咸鸭蛋)、水果(葡萄、苹果、橘子)和蔬菜(土豆、胡萝卜)后会很快的记忆。
1.1.3 找出逻辑关系,抽象概括
同时告知大家,仅以逻辑方法将思想或概念分组是不够的,还必须明白其逻辑关系。你要做的是提高一个抽象层次,将大脑需要处理的9个概念变成3个;因为处于较高层次的思想总能够提示其下面一个层次的思想,从而更容易记忆。
1.2 自上而下,结论先行
理清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写出条理清晰的文章的重要方式,清晰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先总结后具体要求的表达顺序,请一定要牢记。
本节通过一个胡子的故事,认人清楚的看到结论先行的重要性。
故事梗概:
甲:上个星期去了趟苏黎世,到一家露天餐饮吃饭,在15分钟看到至少15个留长胡子的人
乙:猜测一:“她在谈论苏黎世已经变得不再保守“
猜测二:“她做准备把苏黎世与其他城市做比较“
猜测三:“她很喜欢男人的长胡子“
一脸茫然……
甲:在纽约的每座写字楼周围,你总会发现留长胡子或长头发的人
乙:猜测一:“也许她不喜欢男人留长胡子“
猜测二:“他许她想比较不同职场白领留胡子的方式“
猜测三:“也许她对正规机构如此容忍员工留胡子感到奇怪“
无语,尴尬,不知道回应什么好
甲:“当然,留长胡子在多年以前就已经是伦敦街头的一景了“
乙:“噢,我终于明白她想说什么了。她想说伦敦在这方面比其他城市更开放。“
甲:最终要表达:“你知道吗?我简直难以相信,在商业界,男人留胡子或长头发如此普遍,如此被广泛接受……“
(此类表达方式更像是国人的表达方式)
为什么要先总后分的表达?
不告诉的结果:如果你不预先明白地告诉受众你要表达内容的逻辑关系,当你表达完你的思想后,受众会自发地从中寻找共同点,将你表达的思想归类组合,以便了解各组思想的意义。由于受众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千差万别,他们很难对你所表达的思想做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这时就会造成信息失真的情况。
告诉的结果:受众在接受信息时,总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将所输入信息联系起来的结构。为了保证他找到的结构就是你希望他采纳的结构,必须提前把这种结构告诉他 ---- 这样他就知道要寻找哪个共同点。
无论读者的智商有多高,思维能力都是有限的。一部分思维能力用于识别和解读读到的词语,一部分用于找出思想之间的关系,剩下的则要用于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的含义(文字之后的故事)。
你应该通过有效的方法表达思想,减少读者用在前两项活动上的时间,使他们能够用最少的脑力理解你表达的思想。
提示:
读者会将读到的思想进行归类分组和总结概括,以便记住。
如果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思想已经事先进行了归类和概括,并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呈现,读者就更容易理解。
1.3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提示:
金字塔中的思想以3种方式互相关联 ---- 向上、向下和横向。位于某组思想上一层的思想是对这一组思想的概括,这一组思想则是对其上一层次思想的解释和支持。
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1、纵向:文章中任一层次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3、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 按逻辑顺序组织。
(一)文章中任何一个层次的思想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这条规则说明,思维和写作中的主要活动,就是将较具体的思想概括抽象为新的思想。
但是,如果你准备从一组兔子或段落中概括出一个主题,那么首先这些句子组或段落组必须经过适当组织。这就要求加入第二条和第三条规则 。
(二)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如果你希望将某一组思想的抽象程度提高一个层次,那么这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在逻辑上具有共同点。
在写作中,你希望表达的是每组思想的逻辑直接蕴含的思想,也就是说,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检查分组情况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即是否能够用单一名词表示该组的所有思想。
(三)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必须有明确的理由说明为什么把第二个思想放在第二位,而不是放在第一位或是第三位。
你选择的逻辑顺序展现了你在组织思想时的分析过程。演绎推理、因果关系、化整为零和归纳总结是大脑可以进行的仅有的4种分析活动,这4种顺序也是大脑可用于组织思想的仅有的4种顺序。
提示:
组织思想基本上只有4种逻辑顺序:
-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 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