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应该是什么样的?要不要变?
这是个时刻拷问内心的问题,无论是对独立开发者、3A大作制作人、产品经理都是如此。
跟资源大小无关,因为无论大小,风险都很大,都可能失败。
这种对失败的潜在恐惧,导致随波逐流,因为貌似安全,已验证的玩法或功能。
逐渐成了四不像,让用户无语与嫌弃。
在风云变幻的市场影响下,即便是定力强大的人,也难免随波逐流。
想着实用主义的到处抄一点,迎合臆想中的广大用户群体,
而逐渐丧失原本的特质与风格,忘了自己的定位与DNA。
对马海战中,作战参谋们因为不确定俄舰队从哪个方向来袭而陷入混乱,因为当时联合舰队实力有限,只能拦截一个方向,如果判断失误就会导致全局失败。
而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坚定不移,明确了敌人必然从对马海峡来袭,为胜利指明了方向。
而具体过程中采用U型转弯的冒险战术,也是风险极大的,没有强大心力的支撑是不可能的。
对马海战的胜利有海军逻辑的支撑,也有心学带来的强大定力的原因,
“战场是双方智力都差不多,比的就是谁的心先动了,心动则必败”
任天堂,在经历过NGC的惨败之后,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明确了跟风是必败的,没前途的,于是有了NDS/Wii/NS的成功。
不对称战略,跟对手错位竞争,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
低画质,低成本,高游戏性,收获了对手三倍的利润率,现金储备惊人,在残酷商战中长期存活下来。
连索尼微软也都承认,任天堂并不是明确的对手,而存在某种共生与互补关系。
一方面是细节问题多如牛毛,一方面是市场方向多变,迷失自我。
无论产品规模大小,对决策者来说,时刻都会考验内心与定力。这是绕不开的硬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