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保护、隐私与身份:概念区分与权利阐释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保护、隐私和身份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很多人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不清晰。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三者的关系。
1. 数据保护与隐私、身份的区别
1.1 隐私:不被干涉的权利
隐私被视为一种“不透明工具”,旨在确保个人事务不受干涉,创造一个私人的、不被侵犯的区域。它以消极的方式定义,通过禁止规则来保护个人免受政府和私人行为者对其自主权的干涉,划定了个人和私人领域,排除了这些行为者的干预范围。
不过,隐私也有积极的一面,它保护了民主宪政国家的基本政治价值,保障了个人的自决自由、与众不同的权利、参与关系的自主权、选择自由等。但有人认为,这种积极功能使隐私的定义过于宽泛,侵犯了其他特定权利的领域,如身份权。
隐私具有集体性和规范性的特点,其实施需要与其他权利进行利益的微妙平衡。当涉及重要的社会利益时,其他权利的应用可能会取代个人同意的需要。
1.2 数据保护:透明的工具
数据保护被定义为一种“透明工具”,是关于个人数据处理的一系列理念的统称。政府通过应用这些理念,试图调和隐私、信息自由流动、政府监控和税收需求等相互冲突的基本价值。
与隐私不同,数据保护本质上不是禁止性的,它基于个人信息原则上允许被处理和使用的自然假设。它具有务实性,认识到在民主原则和社会原因下,公私行为者都需要能够处理个人信息。因此,数据保护权也可以称为数据处理权,它使公私实体能够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但这些收集和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条件、程序、限制和例外。
数据保护法的制定不是为了禁止,而是为了引导权力,促进有意义的公共问责,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0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