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WebVR的发展现状和三种实现形态

随着亚马逊、Mozilla等企业加入WebVR领域,该技术正迅速发展。WebVR可通过浏览器体验虚拟现实内容,支持WebVR的浏览器分为遵循WebVR标准的浏览器与WebVR独占浏览器两类。此外,JanusVR等项目通过自定义语言JML进一步拓展了WebVR的边界。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正如我们预测的那样,去年WebVR领域的动作频频。最有趣的动态之一是亚马逊通过Sumerian开发者预览版正式入局(一个基于浏览器的工具,能够帮助开发者更轻松创建WebVR内容)。对于支持WebVR标准的浏览器来说,2017年的夏天是特别的时刻,比如Mozilla正式发布了Windows版 Firefox 55,使其成为第一个正式支持WebVR标准的桌面浏览器。

简述WebVR的发展现状和三种实现形态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事实上,苹果的Safari是现阶段唯一一个尚未支持WebVR的成员(除了Opera)。这意味着为了使WebVR内容能够在Safari上快速响应,开发者必须手动添加polyfill规范(能够模仿WebVR API提供的信息,比如基于设备屏幕的透镜失真和获取VR追踪的陀螺仪信息)。尽管polyfill可能仍然不适用于某些浏览器(如安卓版Edge),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应该能提供“过得去的”体验。

      幸运的是,三位苹果三开发者于2017年7月正式加入WebVR Community Group,所以我们有可能在今年看到Safari成为“WebVR规格的”浏览器。

      最后,上个月W3C还在布鲁塞尔举办了第一期关于WebVR Authoring的研讨会。其中一个主要成果是将WebVR(WebVR 2.0)的未来版本重新命名为“WebXR Device API”,把覆盖范围扩展至MR和AR。所以,尽管我们暂时将其称为WebVR,但相信我们很快就会更换另一种说法了。

一. WebVR规格 vs WebVR独占

在2018年,我们越来越需要区分“WebVR规格”浏览器和“WebVR独占”浏览器,因为它们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内容消费方法。

WebVR规格浏览器包括任何致力于标准WebVR API规范的主要浏览器供应商,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和Samsung Internet Browser都属于这一类别。对于这种浏览器,你可以像平时那样导航2D网页,但当你遇到WebVR内容时,你将能够与3D内容进行交互。系统有时甚至会向你提供“魔术窗口”视图,这样内容就可以对你手机的方位和移动作出反应。另外,“Enter VR”按钮可以让你切换到VR模式,然后连接至VR头显并实现完全的网页内容沉浸。

简述WebVR的发展现状和三种实现形态

WebVR演示
这种浏览器具备双重功能,能够调和网页浏览的过去和网页浏览的未来。借助魔术窗口,2D网页到WebVR体验的过渡能够无缝进行,用户只需轻轻点击一下即可实现完全的沉浸。

在另一方面,诸如Oculus Browser这样的WebVR独占浏览器能够令VR环境成为网页浏览体验的默认开始。你只能通过VR头显才能进行网页浏览,因为这些内容并不存在于传统的“2D模式”之中。WebVR独占浏览器仅向你呈现虚拟环境中的WebVR内容(VR环境甚至可以根据内容进行定制)。

因此,当用户浏览传统的2D网站时,内容仅仅只是会在浏览器VR环境内的2D平面上呈现。如果碰巧存在2D页面的WebVR版本,用户只需单击“Enter VR”按钮即可步入沉浸式视图。

这两种不同的浏览器在用户导航,消费,以及与2D和WebVR相关联的方式上存在巨大的影响。事实上,它们塑造着我们的网页浏览行为。

简述WebVR的发展现状和三种实现形态

VR里的2D网页

Oculus的WebVR产品经历Andrew Mo表示:“WebVR的关键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在网络,移动和VR平台上覆盖大量用户。当我们在考虑为VR用户创建有意义的社交互动时,WebVR使得我们有可能将VR中的用户与VR之外的朋友连接起来。我们去年曾在F8大会上演示了一个简短的概念验证视频,我们正在继续研究支持这些体验所需的额外用例和底层技术。除了我提供的例子之外,我们同时认为文档协作,虚拟会议等生产力用例是极具前景的投资领域,但我们目前仍处于探索的初期。”

想象一下我们未来可以组队浏览爱彼迎房源,共同预订民宿,突然之间这种网页浏览变成了一种社交体验。随着VR技术的兴起,我们已经开始看到各行各业的变化,比方说Sliver.tv正在改变电竞比赛观影的方式,又如Hulu的社交VR集成。WebVR独占浏览器将会进一步加速这个方向的发展。

二. 浏览器中的浏览器

值得一提的用例是JanusVR。为了突破HTML的限制(最初并非是为3D世界构建而开发),这个从零开发的原生VR浏览器采用了自家的语言JML。他们在2016年1月推出了一个名为JanusWeb的WebVR客户端,以作为一种扩展平台覆盖范围的手段。用户能够直接从任意传统浏览器访问平台,同时依然可以使用原来应用的浏览功能。这就像是浏览器中的浏览器一样。

简述WebVR的发展现状和三种实现形态

JanusVR用户正在使用支持WebVR的浏览器与朋友一起观看《头号玩家》的预告片

JanusVR的首席工程师 James Baicoianu表示:“通过提供可以运行在任意浏览器中的WebVR客户端,我们能够把覆盖范围扩展至几乎至所有设备。JanusWeb可以运行在桌面,笔记本,移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甚至是诸如树莓派这样的嵌入式设备,同时能够支持主要的头显品牌。这同样允许我们的用户分享和推广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制作的世界,而且由于他们的内容可以一键分享,所以这在采用度上远高于说服人们首先安装应用程序的做法。”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WebVR的多功能性。就用例而言,WebVR的应用范围很广。这就是我们认为它是VR行业最强大分支之一的原因,而且你应该密切关注WebVR,因为它在今年仍将延续其高速发展的势头。
<think>好的,用户想了解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的区别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网络分层的基础知识,尤其是OSI模型中的第二层第三层。二层对应数据链路层,主要处理MAC地址,而三层是网络层,处理IP地址。 接下来,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根据引用内容,二层交换机通过MAC地址表进行寻址转发,自动学习MAC地址。我应该详细说明这个过程,比如当交换机收到数据帧时,如何更新MAC表,并决定转发到哪个端口。这里要强调二层交换机只能在局域网内工作,无法处理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 然后是三层交换机。这里需要解释它如何结合二层交换三层路由的功能。三层交换机不仅查看MAC地址,还能解析IP包,进行路由决策。需要提到它如何通过硬件加速路由功能,比传统路由器更快,适用于需要跨子网通信的场景。比如VLAN间的通信就需要三层交换机。 接着比较两者的区别。需要从工作层级、寻址方式、功能、性能应用场景几个方面展开。二层基于MAC,三层基于IP;二层只能隔离冲突域,三层可以路由;性能上三层由于硬件加速更快;应用场景中二层用于局域网接入,三层用于核心网络或跨VLAN通信。 还要注意用户可能对“一次路由,多次交换”这个术语不太熟悉,需要解释清楚,说明三层交换机在首次路由后,后续流量直接交换,提高效率。此外,可能用户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如何选择的问题,所以应用场景的例子要具体,比如企业网络中不同部门VLAN间的通信需要三层交换机。 最后,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使用正确的格式,比如加粗标题,列表对比,以及引用标记。检查是否有遗漏的关键点,比如MAC地址表的学习过程,三层交换机的硬件加速机制等。同时,生成的相关问题要围绕用户可能进一步想了解的内容,比如具体应用案例或性能比较,保持问题简洁相关。</think>#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的对比分析 ## 一、核心区别对比 | 特征 | 二层交换机 | 三层交换机 | |-------------|--------------------------|---------------------------| | **工作层级** | 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 OSI第三层(网络层) | | **寻址方式** | 基于MAC地址转发 | 基于IP地址路由 | | **核心功能** | 帧交换、冲突域隔离 | 跨网段路由、广播域隔离 | | **硬件结构** | 纯ASIC芯片转发 | 集成ASIC路由处理器 | | **典型延迟** | 微秒级(<10μs) | 亚毫秒级(<1ms) | ## 二、工作机制详解 ### 1. 二层交换机原理 通过自学习算法建立MAC地址表,处理流程: ``` 接收数据帧 -> 提取源MAC记录端口 -> 查询目标MAC端口 -> 存在则转发,否则泛洪 ``` *示例场景*:当PC1(MAC:00-0A)向PC2(MAC:00-0B)发送数据时,交换机会自动记录00-0A对应的端口,并查找00-0B的转发端口[^1]。 ### 2. 三层交换机原理 采用"一次路由,多次交换"机制: $$ \text{路由决策次数} = \begin{cases} 1 & \text{首包路由} \\ 0 & \text{后续直通交换} \end{cases} $$ *技术实现*:通过硬件路由缓存(TCAM)存储流表,首包路由后建立直通转发路径,后续流量无需经过路由引擎[^1]。 ## 三、应用场景分析 ### 二层交换机适用场景 - 终端设备接入(PC、IP电话等) - 单一VLAN内的数据传输 - 网络边界接入层部署 ### 三层交换机适用场景 - 核心层/汇聚层组网 - 跨VLAN通信(如市场部VLAN访问财务部VLAN) - 实现动态路由协议(OSPF、EIGRP等) - 部署ACL等安全策略 相关问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