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net_YOLO

将YOLOv2原本的darknet19替换成mobilenet作odject detection 分别在coco和voc上训练,具体的weights和cfg在:https://github.com/zunzhumu/darknet-mobilenet


通过测试和验证,精度和效果都不是很好,损失得比较严重。

这里给一张基于VOC的weights的预测结果:




转载自:http://blog.youkuaiyun.com/muwu5635/article/details/74390839

### MobileNetYOLO的比较 #### 架构设计 MobileNet采用深度可分离卷积(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s),这使得网络参数量大幅减少,在保持较高精度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计算复杂度[^3]。而YOLO系列模型则强调快速处理能力,通过单阶段(one-stage)检测器的方式直接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从而实现高效的目标检测。 #### 计算效率 由于MobileNet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移动设备优化,因此其具有较低的操作数(FLOPs)需求并能更好地适应资源受限平台;相比之下,尽管最初的YOLO版本牺牲了一定程度上的准确性来换取速度优势,但随着迭代更新,新版本如YOLOv5已经在准确性和推理时间之间找到了更好的平衡点[^2]。 #### 集成使用方法 当考虑将这两种架构结合起来时,一种常见做法是以MobileNet作为特征提取骨干网(backbone network),再接上YOLO头部(heads)用于最终的对象定位与分类任务。这种组合不仅继承了MobileNet高效的特性,同时也保留了YOLO出色的实时性能表现。 ```python import torch.nn as nn class MobileNet_YOLO(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num_classes=80): super(MobileNet_YOLO, self).__init__() # 使用预训练好的MobileNetV2作为backbone backbone = torchvision.models.mobilenet_v2(pretrained=True).features # 定义YOLO head部分 self.backbone = backbone self.head = ... # 这里省略具体实现细节 def forward(self, x): features = self.backbone(x) output = self.head(features) return output ``` #### 性能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应用场景对于延迟非常敏感,则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基于轻量化设计原则构建而成的MobileNet-YOLO融合方案;而对于那些追求极致识别效果而不惜成本的应用场景来说,或许会优先考量其他更为复杂的模型结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许多研究工作都在探索如何进一步提升小型化神经网络的表现力,这意味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兼顾高性能与低功耗特性的解决方案涌现出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