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虚拟社区中的身份探讨与思想碰撞
1. 网络社区文化与研究方法
文化是后天习得的,由象征意义系统构成,语言是其主要部分。网络社区的成员通过计算机媒介交流,对人类文化进行修改和重构。网络上遇到的人组成的是真实社区,成员都是真实存在的。
研究者在理论上借鉴弗洛伊德 - 拉康的身份理论,方法上采用参与式观察。选择Facebook作为平台,分析研究者发起的三个关于芬兰社会宗教、移民和性别中立婚姻法等敏感话题的讨论线程,这些话题都与芬兰“家庭、宗教和祖国”的身份构建相关。运用弗洛伊德 - 拉康精神分析身份理论的三个主题进行分析:自我防御(自我对过去叙事和神话的习惯化)、自我的偏执防御(通过构建新的防御叙事层保护原始自我)、自我去中心化(可渗透和多变的自我)。
2. 虚拟诊所的准备工作
2009年,研究者之一Sirén加入Twitter、LinkedIn和Facebook社区,希望在芬兰传播宽容、多元和理性的理念。芬兰缺乏官方计划来拓宽公民思维以应对全球化挑战,国家和政治家在面对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时显得无力,民众倾向于依赖过去关于家庭、宗教和祖国的叙事。
Facebook被认为是影响他人的最佳平台,因为它民主且互动性强,便于深入讨论。开展“影响行动”前有三个阶段:
- 创建有吸引力的Facebook个人资料 :展示与朋友和家人的社交联系,构建一个既讨好又真实的自我形象。
- 添加尽可能多的“朋友” :当有1000个“朋友”时,认为达到了足够的临界数量,之后其他人会主动添加作者为“朋友”,目前作者已有约1300个“朋友”,其中不乏“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