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宽基线多相机大视差校准方法
一、引言
随着基于视觉的人机交互及应用对多相机视角融合需求的增加,多相机校准技术市场不断扩大。然而,在大视差和宽基线场景下,解决多相机的位姿问题颇具挑战。
传统相机内参校准采用张正友标定法,该方法仅需一块校准板,能高精度、高鲁邦性地获取相机内参。对于相机位姿估计,传统上使用运动恢复结构(SFM)方法,先通过SIFT等特征提取算法提取关键点,再利用kd - tree模型计算欧氏距离匹配特征点,最后用多视图几何求解相机位姿。
但SFM方法仅适用于小视差和窄基线场景。在工业环境中,为节省成本,相机常静态且稀疏分布,导致相机视图间视差大、基线宽。在体育馆或报告厅等室内场景中,SFM方法表现不佳。宽基线相机网络因不同相机视角下光照和纹理变化,难以检测和匹配特征点。虽然可将校准板置于相机重叠区域提供图像特征点,但校准板定位困难,非专业人员难以准确记录校准数据。
我们考虑基于图像中的消失点确定相机位姿。室内场景具有标准曼哈顿世界特征,检测图像中的线段比匹配特征更容易。
二、相关工作
现有的多相机校准方法可分为两类:
1. 特征匹配方法 :传统方法依赖局部特征,如在宽基线立体管道中使用SIFT、BRIEF、ORB等提取局部特征。近年来,许多深度学习方法利用神经网络解决特征点检测和描述问题。还有利用语义信息解决匹配问题的方法,在一般窄基线场景下精度通常不低。但在我们的宽基线多相机校准任务中,这些方法在特征点匹配上存在挑战。
2. 端到端解决方案 :如PoseNet,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相机位姿回归。此后有论文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