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程序:魅力背后的资本主义逻辑
1. 苹果供应链背后的现实
在一次晚宴上,美国总统奥巴马询问史蒂夫·乔布斯为何不在美国生产iPhone,乔布斯回应称这些工作岗位不会再回到美国。这背后涉及到中国富士康公司的生产规模和灵活性。富士康拥有超二十万员工,约四分之一住在公司宿舍,每天工作12小时。如此大规模的生产能力,使其不仅能适应新的设计规格,还能让大量工人加班,从而快速推出新产品。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中等工资岗位不断减少,低工资服务岗位增加。2011年,苹果高层员工和董事获得了20亿美元的股票(除工资外)。整个苹果供应链中,中美两国工人的处境都很糟糕,只是形式不同。
晚宴结束时,苹果高管拿出iPhone展示一款驾驶游戏应用,其他身价超690亿美元的高管们都被吸引,对这款应用赞不绝口。这一情景展现了应用程序的魅力,即使在不平等和剥削的背景下,它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2. 应用程序的定义与发展
“应用程序”(app)是为特定狭窄目的设计的小软件,就像单曲之于专辑,是独立完整的小单元。我们通常关注的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应用,但也有网页应用、社交网络应用和笔记本电脑应用等。
应用程序的发展与苹果密切相关。2008年,苹果iPhone 3G发布及App Store上线,提出“总有一款应用适合你”的口号。不过,早在九十年代末,像Palm Pilot和运行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手持PC就已有应用程序,人们可在早期应用商店购买。苹果的创新在于不仅发布iOS软件开发工具包,让第三方开发者为iPhone编写应用,还提供销售渠道。App Store将应用集中,利用iTunes支付功能,使购买、下载和升级应用变得便捷,从而创造
应用程序背后的资本主义逻辑与影响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