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智能“妻子”:科技背后的性别迷思与解放之路
1. 智能“妻子”的崛起
在当今社会,随着女性性解放等社会变革,妻子的身体不再被理所当然地认为完全归丈夫所有,婚内强奸在西方也逐渐被刑事化。然而,在一些国家,婚内强奸仍未被定罪。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能“妻子”作为一种科技替代方案悄然兴起。
从市场数据来看,智能家庭设备的消费者更倾向于男性,“智能家居痴迷者”也多为男性。但实际上,女性和非异性恋男性同样需要智能“妻子”。例如,美国18 - 35岁的千禧一代女性对智能家居技术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在某些设备上,女性的兴趣甚至超过男性,如语音助手和一些智能家电。
不同类型的智能“妻子”市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 类型 | 市场情况 | 主要消费者 |
| — | — | — |
| 语音助手 | 普及度较高,如Siri、Alexa等 | 广泛,但男性参与引入和管理更多 |
| 性机器人 | 市场较为小众 | 绝大多数为男性 |
| 护理机器人 | 有一定潜力 | 女性因更易受相关疾病影响而可能受益更多 |
2. 性别失衡的科技领域
在科技领域,尤其是计算机编程、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男性占据主导地位。以美国为例,2017年计算机编程工作中男性占比超过75%,在苹果、脸书、微软、谷歌和通用电气等公司,男性在技术岗位中的占比在77% - 83%之间,脸书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中男性占85%,谷歌更是高达90%。
计算机科学在过去三四十年里,性别多样性不进反退。美国计算机科学学位的女性参与率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37%降至2016年的18%。这种性别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2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