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家可归与数字连接:复杂交织的社会现象
一、无家可归者的现状
全球人口中包含大量难民、移民以及众多无家可归的个人、家庭和儿童,他们未能完全融入所在国家。在以家为中心的文化中,无家可归不仅是一种创伤经历,还涉及到法律地位问题。在大多数国家,完整公民身份通常需要家庭住址。
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2012年1月的统计显示,全美有63.4万人无家可归。考虑到无家可归人口的流动性,一年内至少有几天无家可归的实际人数远高于这一统计,2010年的一项研究估计该数字在230万至350万之间。其中,39%是18岁以下的年轻人,每年有超过80万儿童和青少年经历无家可归的困境。
二、“无家可归热点”实验
(一)实验概况
2012年3月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举行的西南偏南音乐节(SXSW)上,全球广告公司BBH开展了“无家可归热点:慈善创新”活动。该活动让Front Steps Shelter案例管理项目中的无家可归者穿着印有“无家可归热点”的T恤,携带MiFi设备,参会者可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登录他们的4G网络,费用自行支付,所得直接归提供网络接入的人。
(二)各方观点
- 支持者 :在推特和脸书上,一些人认为该实验是“伟大的典范”和“鼓舞人心的”。P. J. Rey认为,BBH的努力将互联网基础设施直接展现出来,可能有助于解决无家可归者的隐形问题,促使人们接受无家可归是无线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 批评者 :许多批评集中在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上,这种意识形态推崇私营部门的最大创新。Dan Greene指出,无家可归是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