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设备安全与应用开发全解析
1. 常见设备的使用与安全
-
智能设备
- 带摄像头设备 :放置带摄像头的设备时需留意位置。若使用类似设备,可通过语音指令“Alexa,关闭摄像头”来关闭摄像头。同时,为避免误触发或他人控制,可更改唤醒词。
- 可穿戴技术 :近年来,可穿戴技术的应用不断增加,如监测健康和运动表现、在手表上收发短信和接听电话等。部分设备(如Fitbit)采用加密技术,但使用蓝牙的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 传感器 :传感器可用于检测运动、系统故障预警或测量占用情况,它能检测运动和电力使用情况。
- 设施自动化 :企业可利用物联网设备管理和保障环境安全,如智能建筑系统。然而,这些联网设备可能遭受网络攻击,攻击者可能篡改系统数据、发动拒绝服务攻击、进行选择性转发、窃听或实施中间人攻击。
- 实时操作系统(RTOS) :RTOS比桌面或服务器更可靠,常用于实时应用,能即时处理数据,避免缓冲和缓冲区溢出。若任务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则会失败,常用于军事系统或生产中的机器人控制。
- 多功能打印机(MFPs) :MFPs集打印、扫描、传真或复印等至少两种功能于一体。其弱点在于都有网络接口,易受攻击,因此必须更改默认设置和密码。
- 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可通过智能手机检查摄像头、与摄像头中的人对话、自动化控制灯光和设置警报。如今的监控系统多为联网设备,用于商业或家庭安全,其录像可作为法律证据。但它们可能遭受网络攻击,攻击者可能窃取其中信息,所以需立即更改默认用户名和密码。例如,在工作时收到监控系统警报,可查看门口情况、喊话并向警方发送录像;警方处理骚乱时,可利用车载摄像头实时记录并将画面传回控制中心。
- 片上系统(SoC) :SoC是将计算机功能集成在微芯片上的集成电路,常用于生命支持设备。
- 暖通空调(HVAC) :HVAC对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机房和服务器农场至关重要,通过冷热通道调节温度,确保IT系统的可用性。若温度过高,关键系统可能故障,安全团队可根据HVAC系统使用记录判断办公室是否有人。
2. 专业设备介绍
- 医疗设备 :包括医院用于测量患者输液量的输液设备,以及救护车上的除颤器等生命支持系统。除颤器安装有SoC,可指导使用,检测到脉搏时不会放电。
- 豪华车辆 :部分豪华车辆配备嵌入式系统,可在车内创建无线热点,方便乘客上网;还有自动泊车功能。目前,谷歌等厂商正在进行自动驾驶汽车的试验。
- 无人机 :近年来,无人机(UAV)备受关注。军事上可用于危险区域的监视,还可配备武器进行攻击。
- 智能电表 :能显示用电量或燃气量,有助于降低能源费用。
3. 嵌入式系统
- Raspberry Pi :信用卡大小的计算机,可运行Python或Scratch等编程语言,可连接显示器或计算机。
-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接近自制芯片的设备,将代码存储在多个硬件块中,硬件块包含寄存器和逻辑单元。FPGA无预设功能,无处理器,灵活性高,每个块可编程执行单一功能,速度快,可用于构建超级计算机。例如,若自制微控制器处理能力不足难以更改,而在FPGA中构建处理器,有足够资源时可提升处理能力并实现特定功能。
- Arduino :开源可编程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可通过USB编程,能读取传感器输入、控制LED、发布在线内容或驱动电机等,可由9伏电池供电,用于控制电子元件。Arduino有扩展板,可添加无线或蓝牙功能以构建机器人。
4. 工业控制系统
- SCADA系统 :自动化控制系统,用于水、石油、天然气精炼或工业制造设施等多阶段生产环境。其安全至关重要,需通过网络防火墙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NIPS作为额外防护层,必要时可使用VLAN进行内部分段。例如,伊朗的铀浓缩设施曾遭受Stuxnet病毒攻击。
- 工业控制系统(ICS) :涵盖多种用于工业过程控制的控制系统和仪器,用于水、电信、医疗、化工、制药、供水和处理等领域。
5. 通信方式
| 通信方式 | 特点 | 适用场景 | 问题 |
|---|---|---|---|
| 蜂窝网络 | 平板电脑和手机使用3G、4G或5G直接连接运营商,加密传输 | 无需额外设备的移动连接 | 附近无基站时无法工作 |
| 窄带 | 短距离无线应用 | 安全射频识别(RFID)或无钥匙车辆进入系统 | 距离受限 |
| 基带无线电 | 用于音频信号的射频传输 | 卡车司机通信 | / |
| 用户识别模块(SIM)卡 | 存储信息,实现与电信运营商的连接 | 移动设备通信 | / |
| Zigbee | 与微控制器和无线电集成,低功耗、低成本 | 智能家居系统 | / |
以下是通信方式选择的流程图:
graph LR
A[选择通信方式] --> B{是否需要长距离连接}
B -->|是| C[蜂窝网络]
B -->|否| D{是否用于音频通信}
D -->|是| E[基带无线电]
D -->|否| F{是否用于安全系统}
F -->|是| G[窄带]
F -->|否| H{是否追求低功耗低成本}
H -->|是| I[Zigbee]
H -->|否| J[其他]
6. 嵌入式设备的限制
- 网络 :嵌入式系统可扩展性差,部分只能通过Wi-Fi或蓝牙通信,且通信距离短,数据传输困难。
- 加密 :公钥基础设施(PKI)至少需要32位处理器,而嵌入式设备多为8位或16位,认证时开销大且速度慢。
- 硬件升级/补丁 :多数嵌入式设备无法进行硬件升级,部分设备无打补丁能力,甚至厂商不提供补丁。
- 范围 :许多嵌入式系统通信范围短,难以扩展。
- 成本 :嵌入式系统多为定制产品,新产品价格超出普通用户承受范围。
- 隐含信任 :购买嵌入式系统时,需依赖产品宣传的功能,但可能难以进行故障排除。
7. 软件开发模型
软件开发主要有两种生命周期模型:
-
瀑布模型
:一种较旧的模型,每个阶段完成后才进入下一阶段,呈级联式推进。
-
敏捷模型
:较新、更快且更灵活,类似于Scrum。多个开发阶段可同时进行,以客户为中心,项目的每个部分称为一个“冲刺”,所有冲刺完成则项目结束。
8. 安全应用开发要点
在将应用投入生产环境前,需确保其安全性,以下是相关要点:
-
软件多样性
:编译器将代码转换为二进制机器语言。软件多样性指开发者用编译器混淆代码,使攻击者难以逆向工程,从而发现代码漏洞。创建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时,混淆API方法可增加攻击难度。
-
弹性
:根据需求增加资源的过程。云服务采用按需付费模式,可随时增加资源。
-
可扩展性
:应用能在成本增加很少或不增加的情况下,接纳比原计划更多的用户。
-
环境
:应用开发需经历多个环境阶段:
1.
开发
:使用最安全的编程语言,可能有多个开发者参与。通过版本号跟踪应用的不同版本。
2.
测试
:开发者将工作集成到单个应用中,软件测试人员确保程序功能符合规格。可聘请安全编码自由职业者进行回归测试,此时不考虑对生产环境的影响。
3.
预发布
:在沙盒环境中用真实数据测试新应用,确保最终用户认为其符合用途,所有所需报告都可用。此阶段应用被认定为符合要求。
4.
生产
:应用正式上线,最终用户可获得IT团队支持。若应用出现未提前发现的问题,用户需提供反馈。
以下是应用开发环境流程的表格:
|环境阶段|主要任务|
| ---- | ---- |
|开发|选择安全编程语言,多开发者协作,版本跟踪|
|测试|功能集成与测试,回归测试|
|预发布|真实数据测试,确保符合用途|
|生产|应用上线,用户反馈问题|
9. 自动化与脚本
自动化是指使用脚本或图形用户界面自动执行任务,减少人为错误。以下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自动化相关内容:
-
持续集成
:多个软件开发人员合并和测试代码,确保不同输入代码不冲突,发生在开发和测试环境。
-
持续验证
:测试应用是否符合用途和原始规格。
-
持续交付
:在应用进入生产环境前修复漏洞,发生在预发布环境。
-
持续部署
:向生产软件推送新更新,如打补丁。
-
持续监控
:记录应用的故障,以便采取补救措施。
-
自动行动方案
:例如,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检测威胁,网络入侵防御系统(NIPS)防止威胁发生。
10. 应用配置与完整性
- 配置与取消配置 :应用配置是指设计、准备、创建和管理应用的生命周期,并在发布前确保安全无缺陷。取消配置则是应用生命周期结束时,移除应用并根据当地法规(如HIPAA、GDPR或1998年数据保护法)迁移或处理数据。
- 完整性测量 :测量应用完整性,确保其按预期运行,符合数据行业标准和法规。开发前,第三方编码专家应进行回归测试,应用本身也需测试其功能和安全特性,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1. 安全编码技术
- 竞态条件 :不同线程的两条指令试图同时访问同一数据。开发者编写应用时,应使线程按顺序访问数据。例如,两人购买超级碗决赛门票,却被分配到同一座位。
- 正确的错误处理 :开发IT系统时,返回给用户的错误信息应简短且通用,减少攻击者可用信息;但记录的错误信息应详细,以便安全管理员了解错误原因。
- 正确的输入验证 :通过向导或网页控制输入验证,包括判断数据是否为字母、数字、特定格式(如邮政编码或电话号码)以及字符的最小和最大数量。若数据格式不正确,将不被接受,网页会在顶部以红色列出错误。这可防止SQL注入、整数溢出和缓冲区溢出攻击。
- 存储过程 :预编写的SQL脚本,如查询过去7天内购买超过1000美元商品的所有客户。脚本编写后保存为存储过程,运行时攻击者无法修改脚本内容。
- 混淆/伪装 :混淆是将源代码变得晦涩难懂,防止被盗用后被理解。例如,使用异或(XOR)操作或ROT 13(一种凯撒密码变体)混淆代码。
以下是安全编码技术的总结表格:
|安全编码技术|说明|示例|
| ---- | ---- | ---- |
|竞态条件|避免多线程同时访问同一数据|两人买同一场比赛同一座位的票|
|正确的错误处理|用户错误信息简短通用,记录信息详细|/|
|正确的输入验证|控制输入格式,防止攻击|网页输入验证提示错误|
|存储过程|预编写SQL脚本,防止修改|查询特定条件客户的脚本|
|混淆/伪装|混淆源代码,增加理解难度|XOR、ROT 13|
以下是安全编码技术应用的流程图:
graph LR
A[编写代码] --> B{是否存在竞态条件}
B -->|是| C[调整线程访问顺序]
B -->|否| D{是否需要错误处理}
D -->|是| E[设置简短通用错误信息和详细记录]
D -->|否| F{是否有输入验证需求}
F -->|是| G[设置输入验证规则]
F -->|否| H{是否需要存储过程}
H -->|是| I[编写存储过程]
H -->|否| J{是否需要混淆代码}
J -->|是| K[使用混淆技术]
J -->|否| L[代码完成]
C --> D
E --> F
G --> H
I --> J
K --> L
通过以上对各类科技设备的安全要点、应用开发的模型与流程以及安全编码技术的介绍,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科技领域的安全与应用开发知识,保障设备和应用的安全稳定运行。
超级会员免费看
335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