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技术中的玻璃基板与氢化非晶硅薄膜晶体管
1. 显示玻璃基板的发展与现状
现代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AM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平台得益于显示器制造商和玻璃制造商数十年的合作,从而拥有了高度优化的铝硅酸盐玻璃基板。这些基板的要求,包括玻璃成分、表面质量、先进的物理特性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和面板制造工艺。
从最初的小尺寸面板发展到如今大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电脑显示器和大屏幕电视面板,AMLCD平台的成功得益于非晶硅(a - Si)基板制造的可扩展性。在高性能便携式设备以及新兴的OLED平台中,对基板热耐久性的要求推动了基板设计的发展。此外,玻璃越来越多地被用作显示设备的结构元件,例如具有触摸功能的盖板玻璃,它不仅增强了设备的设计灵活性,还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铝硅酸盐玻璃系统为化学钢化盖板玻璃和触摸面板组件提供了选择,使得在薄型设计中玻璃强度和设备可靠性得到了提升。
然而,基板尺寸不断增大的趋势在超过3米(目前的第10代)后可能难以持续。这是因为在电视应用中,对角线超过70英寸的屏幕对尺寸的需求逐渐减少,而且更大尺寸基板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也在逐渐降低。在现有应用中,显示基板创新的重点将是降低系统成本和增强平板显示的沉浸感。作者认为,通过系统地、协作地改进在液晶显示时代一直在不断改进的现有基板特性,可以最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可扩展的OLED - TV技术将涉及进一步提高铝硅酸盐基板的热耐久性,这一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低温多晶硅(LTPS)出现以来就一直在进行。
为了实现沉浸式平板视觉体验,下一步的变革是为液晶电视实现引人注目的3D效果。这涉及通过偏振调制来控制左右眼信息,可以使用快门眼镜,也可以在显示器和观看者之间插入一个有源延迟器。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