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梦境:探索意识与认知的新边界
机器梦境的崛起
如今,机器已具备了某种程度上类似梦境的能力。它们能够部分或形式上满足人类为梦境所下的各种定义。然而,机器的梦境并非如我们在科幻电影和小说中所幻想的那般。机器的类梦认知处理形式,是基于人类对梦境定义的标准而产生的,但有一种以人类为中心的定义除外。若只有人类能够做梦,那么机器要满足这一定义,就只能完全伪装成人类。这是机器涵盖“只有人类有做梦能力”这一拟人化专属定义的唯一途径。
对于一些人来说,设想我们人工创造的机器具备做梦的能力是令人恐惧和反感的。但当机器被编程以实现设定目标时,比如完全模仿人类的外貌和行为,它们才能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可能将无法区分人类和机器,这也被认为是机器完全达到与人类等同意识标准的时刻。
人机融合的梦境体验
我们花费大量时间与机器交互,这种交互不仅仅局限于实际接触的时刻。无论是在清醒还是睡眠中,白天还是夜晚,我们的梦境都包含着与机器交互的体验。感官增强和新的接入方式正将我们在意识的其他状态中常用的非感官生理系统引入到人机交互界面中。这些系统将使我们能够进一步发展共享的类梦认知体验,增强我们在默认的走神、白日梦、创造力以及专注和非专注冥想等类梦认知状态下的能力。
就像我们在学习观看电影屏幕上的虚幻与现实并与之互动时所接受的体验一样,人机交互将更加紧密,为我们提供比观看电影更强烈的体验。这种交互式双向界面代表了一种人类和机器共享的意识的替代状态,这就是“做梦的半机械人”的领域——部分是人类,部分是机器,陷入并融合在共享的体验之中。
在20世纪后半叶,计算机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能力。我们的数学能力和方法得到了改变和拓展,曾经繁琐甚至不可能完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