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技术:现状、挑战与未来展望
1. 美国加密政策新动态
1999 年 9 月,美国政府出台新政策,减轻了想要出口加密产品公司的官僚负担。不过,每种加密产品在出口前仍需进行一次性审查。这让一些怀疑者猜测,只有存在明显弱点的产品才可能获得出口许可。而且,该政策对最具争议的免费加密软件并无影响。此外,政策中一些关键术语定义不明确,比如“低端用户”“与政府有关联的买家”等。同时,它将零售定义为不包括互联网销售。另外,新政策规定个人拒绝按法院命令交出解密密钥属于犯罪行为,但对于公钥加密文件,发送者无法提供解密密钥,因为只有预期接收者才能解密。并且,执法部门无需披露解密文件的获取方式,这在法律上存在隐患。
2. 加密技术面临的社会问题
- 妖魔化现象 :执法组织发起诸多活动,将互联网、匿名性和加密技术“妖魔化”。一些政权称互联网是“美国帝国主义工具”,还有些不满多数互联网活动使用英语,甚至将仅使用英语的网站运营定为犯罪。加密技术也常被简单地认为“若你没什么可隐瞒,就不需要加密,使用加密就是心怀不轨”,但这种观点忽视了保护商业机密、律师 - 客户特权信息、患者医疗记录等的合理需求。
- 对加密数据的担忧 :几乎所有政权,包括民主国家,都对加密数据的自由流动不满,因为这些数据可能包含不良内容或助长恐怖主义等犯罪行为。
3. 加密技术面临的技术问题
- 政府监控活动 :有报道称政府在拦截数字通信方面有大量活动。由于禁止加密效果不佳,政府认为监控未加密流量是更有效的手段,即便对于加密流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8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