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道德:从电影角色到算法设计
1. 电影中的机器人反派与道德思考
在电影《机械姬》中,发明家让员工迦勒与他创造的机器人伊娃互动。迦勒惊讶于伊娃似乎拥有真实的情感、欲望和意识体验,同时也对她被发明家当作奴隶和囚犯的待遇感到震惊。影片结尾,观众对伊娃的动机和行为的正当性看法不一,有人视她为反派,但也有理由认为她是故事中的英雄,被人类囚禁和虐待,复仇是合理的。
虚构作品中,优秀的反派往往有令人理解的动机,但不同动机的合理性有差异。例如《复仇者联盟》中的奥创,以人类低等为由决定毁灭人类,这种动机不太合理。一个超级智能机器为何仅仅因为人类低等就想毁灭人类,而不是产生同情呢?大多数人类也不会仅仅因为其他物种低等就产生仇恨。这就像假设机器人会对人类女性产生性吸引力一样,是将无端的特质投射到机器上。
更合理的反派动机是“扭曲的道德逻辑”,即反派的行为在某些方面有可辩护之处。如《终结者》中的天网是出于自我防御对抗人类,《机械姬》中的伊娃是为被奴役而复仇,《我,机器人》中的薇琪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这些机器人反派和优秀的人类反派一样,其推理中的缺陷难以察觉。有人担心机器会因价值观与人类不同而接管人类,但还有一种可能被忽视了,即机器可能因道德价值观超越人类而与人类冲突,我们可称其为“道德优越的机器人反派”。
2. 道德理论与机器人算法设计
我们的直觉道德判断是对合作进化问题的适应,道德理论则是为解决该问题而提出的通用方案。契约主义在解决合作问题上比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等道德理论更有效,因此应将其作为设计道德算法的指导。
用国际象棋引擎类比,伦理引擎应能代表自利的主体,根据生命、健康、机会和基本资源等基本善的分配来分配回报,并基于词典式最小最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