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森混频器的紧凑型设计:集总元件电路
J.-D.皮莱,1,2 E.弗鲁林,1 F.马莱,1,a)和B.于阿尔11皮埃尔·艾格朗实验室,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PSL研究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巴黎第六大学‐索邦大学,巴黎第七大学‐索邦巴黎西岱大学, 法国巴黎勒蒙德街24号,75231巴黎五区2法国法兰西公学院,巴黎马塞尔·贝尔特洛广场11号, 75005巴黎
(2015年3月27日收到;2015年5月19日接受;2015年6月3日在线发表) 我们提出了一种紧凑且高效的约瑟夫森混频器设计,该超导电路在微波频率下实现三波混频, 在增益、带宽和动态范围方面表现优异。在一个全部基于集总元件的电路中,通过直接耦合 端口,我们在50MHz的带宽内实现了20dB功率增益的非简并放大。该混合器的量子效率约 为70%,其饱和功率达到 112 dBm。VC 2015作者。除另有注明外,所有文章内容均采 用知识共享署名3.0未本地化许可授权。。[http://dx.doi.org/10.1063/1.4922188]
由于超导电路的发展,微波信号的模拟处理最近已 进入量子区域。基于约瑟夫森结提供的非线性而构建的 量子极限放大器已在多种设计中实现。1–20非简并三波 混频这一关键操作由约瑟夫森环形调制器(JRM)实现, 该器件是由四个相同的约瑟夫森结构成的环。21,22该元 件是多种能够生成和操控量子微波模式工具的核心,例 如相位保持放大器、23–25非局域纠缠源、26频率转换 器、27量子存储器、28或环行器。29,30在之前所有约瑟 夫森混频器的实现中,JRM均被嵌入两个分布或集总谐 振器的交叉处,这会对带宽和动态范围造成限制,可能 对量子操作产生不利影响。本文讨论了该限制的来源以 及如何优化约瑟夫森混频器的性能指标。这些思想在一 个实验中得以实践,其中相位保持放大器完全由一个与 集总板电容器并联的JRM构成。与之前的实现相比,我 们报告其动态带宽提高了近一个数量级,在20dB的功率 增益下达到50MHz,同时保持动态范围高达112 dBm。
在约瑟夫森混频器中,JRM通过最低阶耦合项H mix ¼ EJsinðU=4u0 Þuaubup耦合三个独立的磁通量ua; ub;和up (图1(a)),其中EJ 为每个结的约瑟夫森能 量,u 0 ¼ h=2e为约化磁通量子,U为穿过环的磁通量。 通过将环嵌入谐振电路(图1(b))实现三波混频,使得 每个磁通量可表示为u k / ð^k þ^k † Þ,其中^k是具有 特征阻抗Z k 和谐振频率f k 的微波模式的正则湮灭算符。 尽管约瑟夫森混频器有多种使用方式,21–23 , 25–29我们将 重点关注 这里讨论放大区域,以便在具体情况下描述性能指标。 发送到a和b模式的信号通过以频率fa þfb驱动p模式远离 共振,在反射中以相位保持的方式被放大:21在量子微 波信号的模拟处理中,有三个主要技术指标至关重要。 首先,放大器的功率增益G必须足够大,使得放大器输 入端的量子噪声主导检测装置中的所有其他噪声源。通 常情况下,如果使用低温HEMT作为第二级放大,则 20分贝已足够。31其次,量子信号的时间关联应由研究 系统主导,而不是由约瑟夫森混频器主导。这要求动态 频率带宽C尽可能大。最后,不影响增益超过1dB的最大 输入功率Pmax in必须足够大,以避免对量子信号的幅度造 成任何限制。
针对实际放大器优化这三个参数一直是近年来在不 同几何结构中开展的实验工作的核心。最近,简并约瑟 夫森参量放大器在全集总元件设计中实现了超过 700MHz带宽的15dB以上增益,而在氮化钛行波参量放 大器中已报道实现了GHz带宽下的15dB增益。 约瑟夫森混频器参数的约束与其简并型器件约瑟夫森参 量放大器的约束起因相似,但存在一些差异。首先,由 于三波混频项Hmix中的小磁通up假设,泵浦模式p中存 储的能量存在一个上限。因此,为了使泵浦功率能够达 到参量振荡起始点(在此处产生大增益G),必须确保22 paQapbQb > N; (1) 其中N是取决于混合器具体几何结构32的数值,后续将 使用N¼ 8。在此表达式中,Qk 是模式k的品质因数, 定义为Qk ¼f k =Ck ,其中C k 是共振带宽。 a ) 通讯作者。电子邮箱:francois.mallet@lpa.ens.fr 0003‐6951/2015/106(22)/222603/5 V C 作者2015 106,222603‐1 应用物理快报106,222603(2015)
JRM约瑟夫森结在k模式中的参与比pk量化了该模式中 的总能量实际存储在JRM结上的比例。其次,在三波混 频项Hmix中,小磁通ua;b假设对放大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存在一个上限。实际上,输入信号功率Pin和真空噪声都 不应被放大超过约瑟夫森能量EJ的一个分数。对于大增 益情况,此条件可近似为 pkG(Pin /(2pCk) + hf )N0 < E J ; (2) 其中N0是数量级为1的数,E J 是约瑟夫森能量EJ ¼u 2 0 = LJ。上述约束条件(1)和(2)表明,对于给定的增益G,若 要同时增加Pmax in 和C,则需要提高参与比pk 以及约瑟夫 森结能量E J 。然而,这两个参数通常是相关的,因为 JRM中单个结的约瑟夫森电感随EJ的增大而减小,即 L J ¼ u2 0 /EJ 。当谐振器的所有电感部分均来自约瑟夫森 结本身时(图1(c)),无论E J 取何值,都可以方便地设 定pk ¼ 1。 实际上,由于电路的有限尺寸,会产生寄生几何电感。 对于额外的电感Lk ex 与结串联时,得到pk ¼ LJ/(LJ +Lk ex)(图1(d))。在参数 相空间中以图形方式表示约束条件(1,2)具有启发性。在 图1(e)中,阴影区域针对Lex的两个不同值,划定了典型 量子极限放大器在频率f ¼ 7 GHz下工作、具有20dB功 率增益和饱和输入功率Pmax in ¼ 110 dBm时,品质因数 Q和约瑟夫森电感LJ的允许取值范围。为清晰起见,图 中将a和b模式设置为相同参数。如图所示,只有降低Lex 才能获得更低的Q(更大的带宽)。相反,图1(f)显示了 对于几种期望的品质因数Q,最大允许附加电感Lmax ex随饱 和功率Pmax in变化的关系。根据这些曲线,可以推导出给 定带宽下可使用的最大附加电感Lmax ex 。如果Lex来源于某 些导线的几何电感,则其长度约为Lex/l0,,该值表示在图 1(f)右侧坐标轴上。基于这些考虑,还可确定约瑟夫森混 频器为确保特定带宽所需的最大空间延展。
图1(c)所示设计的实现如图2所示。a和b模式谐振 器由JRM构成,该JRM并联了一个平板电容器十字结构。 该电路被制造在一片500μm厚的Si芯片上,其顶部覆盖 有300nm的SiO2层。第一步,使用标准电子束光刻工艺 在所有平板电容器下方制作一个Ti(5nm)/Al(30nm)的 公共对电极(图2(b)中为深黄色)。该电极分布在电路 其余部分下方的整个表面,但中心孔和一条细条区域 (图2(b)中为棕色)除外,以便进行磁通偏置 消除了迈斯纳效应带来的约束后的电路。然后通过等离 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在整个芯片上覆盖200纳米非晶 介电氮化硅。最后,通过双角度沉积100纳米和120纳米 铝并中间进行氧化处理,制备出电容器的第二金属极板 (a谐振器面积为285lm 86 lm,b谐振器面积为140 lm 86 lm)以及约瑟夫森结(面积为4.2lm 1 lm) (图2(c))。该电路随后被放置在一个铜盒内,铜盒再 封装于一个锚定在稀释制冷机基温端(Tdil ’ 50 mK) 的高导磁合金磁屏蔽盒中。两个 180混合耦合器分别 通过其D端口连接差分a和b模式,并通过其中一个R端 口连接泵浦模式c。谐振器的特性阻抗小于10X,并直接 电连接到器件的50X端口,以最大化带宽,仅受限于阻 抗失配。由于差分模式与输入/输出端口之间存在强耦合, 增益对阻抗的频率依赖性较为敏感。17为了单独探测约 瑟夫森混频器的特性而不必精心设计环境阻抗,我们在 混合耦合器的D端口连接了一个6dB衰减器。6dB衰减 器的影响可在图3(b)中混频器的频谱响应上观察到。通 过一个线圈施加电流Icoil,可调控穿过JRM环路的磁通, 从而调节Hmix中的混频项。 磁通偏置的影响也可以在谐振频率fa和fb上观察到 (图3(a)),它们以滞后方式依赖于磁通,周期为4/0。21 这种滞后行为可以通过在JRM中插入额外的电感来消除, 从而扩展放大器的静态带宽。25然而,这会降低参与比, 而我们旨在最大化参与比,并且当动态带宽较大时,这种 方法的效果也会减弱。在此器件中,我们观察到Icoil对频 率的依赖性并非完全周期性。Uext对Icoil的这种非线性依 赖可能源于埋在氮化硅下方的大尺寸超导电容器极板中的 涡旋动力学。对于每个谐振频率,都可以测量其品质因数 (图3(a)插图)。这种依赖关系可用于建立描述约瑟夫森 混频器的定量模型。在这个基于图1(d)的详细模型中,考 虑了与电容Cres串联的寄生电感Lstray。首先通过对整个器 件进行完整的三维微波模拟,可以估算出几何电参数C a stray + La ex ¼ 130 pH和Cb res ¼ 6 pF、Lb stray + Lb ex ¼ 85 pH。然后通过拟合LJ ¼ 90 pH,得到f ðf itÞ a ¼ 6: 95GHz和f(f it) b¼ 5:7GHz,这与在Uext ¼ 0下测得的谐 振频率接近(图3(a))。由此可估算参与比为pa ¼ 25% 和pb ¼ 35%。需要注意的是,通过直接拟合谐振频率的 磁通依赖性也可获得类似的参与比值(见参考文献28的 补充材料)。最后,可以拟合寄生电感以最好地复现参考 文献35中推导出的Q(f)曲线,并得到La stray ¼ 75 pH、L b stray ¼ 51 pH。约瑟夫森混频器可用作放大器,方法是将 磁通/1设置略低于2/0 ¼h/e,并在频率fp ¼ 12:26GHz (接近fa +fares ¼ 3)处驱动c泵浦模式。21增益定义为泵 浦开启与关闭时反射功率的比值,在固定磁通/1下,针对 不同的泵浦功率Pp,测量了两个放大器端口的反射增益 随频率的变化(图3(b))。随着泵浦功率逐渐接近参量振 荡阈值,两个端口的增益均增加至30dB。相反,工作带 宽则减小。该曲线表明在20分贝时带宽为50MHz,比之 前实现的约瑟夫森混频器高出一个数量级。23–25
约瑟夫森混频器可用作放大器,方法是将磁通/1设置略低于2/0 ¼h/e,并在频率fp ¼ 12:26GHz (接近fa +fares ¼ 3)处驱动c泵浦模式。21增益定义为泵 浦开启与关闭时反射功率的比值,在固定磁通/1下,针对 不同的泵浦功率Pp,测量了两个放大器端口的反射增益 随频率的变化(图3(b))。随着泵浦功率逐渐接近参量振 荡阈值,两个端口的增益均增加至30dB。相反,工作带 宽则减小。该曲线表明在20分贝时带宽为50MHz,比之 前实现的约瑟夫森混频器高出一个数量级。23–25
通过放大a和b模式中的零点涨落来评估放大器的附 加噪声。频谱分析仪测量来自aout和bout的功率谱密度随 Pp的变化关系。没有信号输入到ain 和bin 中。放大器在开 启和关闭状态下的功率谱密度之差由下式给出
S ON S O FF ¼ G LNA hf G(Sadd + 1); (3) 其中G是放大器的增益,G LNA 是输出线路的总增益。 这里假设模式处于真空态,且G 1。在这种情况下, 附加噪声S add 可与混合器的量子效率g联系起来,关系 为26:S add ¼ (1 g)/2g。因此,确定g需要分别测量放大 器增益G(如图3所示)以及对衰减和增益进行精细校准 连接混合器与探测器的输入和输出线路。我们通过测量 发送到ain和bin的功率变化所引起的频率偏移来获得该 校准结果。通过与图1(d)所示电路35的数值计算结果进 行比较,可精确校准从ain到混合器之间的输入线路衰 减。当泵浦关闭时,约瑟夫森混频器与aout之间的增益 GLNA则由ain与aout之间的总传输系数推导得出。需要注 意的是,在改变泵浦功率时,图3(b)中的增益测量也显 示出明显的频率偏移,这是由于与Ppa†a和Ppb†b成正比 的高阶交叉克尔36项所致。图4(a)展示了测得的g随增益 G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效率为0.7,与独立测量结果35 一致,在增益超过33dB之前保持该效率;当增益超过 33dB后,放大器进入参量振荡区域,此时g约为0.2。
放大器的最后一个重要指标是其动态范围,该范围 由放大器的1dB压缩点Pmax in表征。在约瑟夫森参量器件 (如约瑟夫森混频器)中,这种饱和现象可能由泵浦耗 尽(即增益过大导致泵浦无法快速补充以供给放大器) 引起,也可能由于光子数达到一定程度,使得高阶非线 性效应不可忽略所致。利用端口b上方输入功率Pin的校 准结果,我们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了在6.76GHz (中心4(b))时输出功率Pout随输入功率Pin的变化关系 (图 频率为G ¼ 20 dB)时,针对不同泵浦功率的情况,参 考文献22。在低输入功率Pin< 120dBm下,增益G随 泵浦功率Pp的增加从0上升至25dB,且不依赖于Pin。当 泵浦功率对应低输入功率下的G ¼ 20 dB增益时,放大器 在低功率下表现为线性,直到在JRM输入端达到1dB压 缩点,即 112 dBm。在6.76GHz和50MHz带宽下, 该功率对应4.5个光子每带宽。超过此阈值后,增益下降 并最终饱和。该动态范围足够大,不仅可用于量子比特 读出24还可用于放大真空压缩态。26
总之,我们讨论了一种用于约瑟夫森混频器的高效 且紧凑的设计,并应用这些原理实现了保持相位的量子 噪声极限放大。该器件在距离量子噪声极限仅0.4个光子 的情况下实现高达30dB的增益,饱和功率为 112 dBm,相当于每带宽4.5个光子,这对于量子信号的模 拟信息处理、定向放大以及片上环行器具有良好的前景。 30这些参数并未限制混频器的动态带宽,在G¼ 20 dB时 动态带宽可达50MHz。此类器件适用于超导量子比特 的快速操作,这对于提升量子反馈效率、38,39多路复用多 个量子比特37或更广泛的量子纠错方案至关重要。
紧凑型约瑟夫森混频器设计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