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与通信的物理层安全
1 下一代无线网络简介
无线通信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演变。以第五代(5G)蜂窝网络为例,其重点已从单纯连接人转向连接万物。语音通话和短信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宽带应用所取代。据爱立信移动报告估计,到2027年,移动用户将增至91亿,其中93%(目前为84%)将是宽带用户。5G的增强移动宽带(eMBB)服务可满足这一需求,同时还支持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和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应用。
这种万物互联的范式转变在下一代无线网络(6G)中预计将更加明显。6G将采用进一步增强的移动宽带(FeMBB)、极可靠低延迟通信(ERLLC)、长距离高移动性通信(LDHMC)、超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umMTC)和极低功耗通信(ELPC)等服务。6G设想构建一个围绕人类生活各方面(如教育、银行、贸易、娱乐、制造、医疗等)的数字社会,而无线通信是实现这一社会的关键推动因素,因为无处不在、可靠、快速、强大且安全的连接对于支持社会的各个部分至关重要。
为满足日益多样化的用户和应用需求,需要多种使能技术和方法。这些使能技术包括采用更高频段、集成传感与通信(ISAC)、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辅助的智能无线电环境、非地面网络(NTNs)等。然而,它们的异构性使得网络操作的优化极具挑战性,对网络本身提出了三个要求:
- 感知 :了解网络基础设施、应用需求、用户模式和传播条件。
- 灵活性 :网络能够根据瞬时需求动态使用其资源(时间、频率、空间、功率)。
- 智能 :在任何给定情况下做出最佳决策的能力。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8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