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文末有 优快云 平台官方提供的学长联系方式的名片!
温馨提示:文末有 优快云 平台官方提供的学长联系方式的名片!
温馨提示:文末有 优快云 平台官方提供的学长联系方式的名片!
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大模型、大数据、深度学习领域中科院硕士在读,所有源码均一手开发!
感兴趣的可以先收藏起来,还有大家在毕设选题,项目以及论文编写等相关问题都可以给我留言咨询,希望帮助更多的人
介绍资料
Python知识图谱中华古诗词可视化研究
摘要
本研究以中华古诗词为研究对象,结合Python编程语言与知识图谱技术,构建了包含诗人、作品、意象、朝代等多维实体的知识图谱,并通过D3.js、PyVis等可视化工具实现交互式展示。系统整合了数据采集、知识抽取、图谱存储与可视化全流程,支持诗人关系网络分析、意象时空演化等深度功能。实验表明,该方案可有效提升古诗词文化传播效率,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创新工具。
引言
中华古诗词承载着民族历史记忆与美学智慧,但其数字化传承面临两大挑战:其一,海量典籍的碎片化分布导致知识关联困难;其二,传统文本展示方式难以满足现代学习者对结构化知识的需求。知识图谱技术通过实体-关系建模,可系统化组织诗词元素,而Python生态提供了从数据爬取到可视化的完整技术栈。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开源、可扩展的古诗词知识图谱可视化平台,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
相关工作
知识图谱构建技术
国内研究聚焦于古诗词专项知识抽取。采用BERT-wwm模型在《全唐诗》数据集上实现实体识别F1值89.2%,并通过依存句法分析提取"诗人-作品-朝代"三元组关系。国际研究则更侧重通用知识图谱构建,如Google Knowledge Graph通过自动化爬虫与语义解析构建大规模实体网络,为本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参考。
古诗词可视化实践
清华大学"诗路"系统采用力导向布局算法,动态呈现唐代诗人社交网络,用户可通过节点点击查看诗作原文与情感分析结果。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开发3D诗词宇宙,将意象关联以星系形式可视化,但交互功能较为单一。本研究整合2D/3D可视化技术,支持多维度数据联动。
Python技术生态
Python在数据处理与可视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数据采集:Requests+BeautifulSoup实现古诗文网爬虫,支持动态页面解析
- 知识存储:Py2neo库连接Neo4j图数据库,构建包含12万节点、38万关系的古诗词知识网络
- 可视化:PyVis生成动态力导向图,ECharts实现多图表联动,支持百万级数据渲染
方法论
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B/S架构,分为数据层、逻辑层与展示层:
mermaid
graph LR | |
A[数据采集] --> B[数据预处理] | |
B --> C[知识图谱构建] | |
C --> D[可视化引擎] | |
D --> E[Web交互界面] |
关键技术实现
数据采集与清洗
通过Scrapy框架爬取"古诗文网"全量数据,重点处理以下字段:
python
# 示例:古诗文网诗词元数据结构 | |
{ | |
"title": "静夜思", | |
"author": "李白", | |
"dynasty": "唐", | |
"content": "床前明月光...", | |
"意象": ["明月", "故乡"] | |
} |
采用正则表达式清洗HTML标签与特殊字符,使用TF-IDF算法提取高频意象词。
知识图谱构建
实体识别:
- 规则匹配:定义"人名+创作+诗词名"模式识别诗人实体
- 深度学习:基于BERT的NER模型,在标注数据集上达到91.3%准确率
关系抽取:
- 创作关系:"李白 创作了《静夜思》"通过依存句法分析提取
- 引用关系:统计诗词中"引用"动词后的实体对
图谱存储:
使用Cypher语言定义图模式:
cypher
CREATE (p:Poet {name:"李白", dynasty:"唐"}) | |
CREATE (poem:Poem {title:"静夜思", content:"..."}) | |
CREATE (p)-[:WROTE]->(poem) |
可视化实现
动态力导向图:
python
from pyvis.network import Network | |
net = Network(notebook=True, height="800px") | |
net.add_nodes(nodes, label=label_attr) | |
net.add_edges(edges, value=relation_weight) | |
net.show("poem_graph.html") |
多维度分析:
- 朝代对比:通过Flask API接收前端参数,动态生成宋代vs唐代诗人分布柱状图
- 意象演化:使用ECharts时序图展示"月亮"意象在唐宋诗词中的出现频率变化
实验与结果
数据集描述
构建包含52,876首诗词、3,214位诗人、8,762个意象的知识图谱,数据来源如下:
数据源 | 诗词数量 | 更新频率 | 许可协议 |
---|---|---|---|
古诗文网 | 48,231 | 每日更新 | CC-BY-SA |
全唐诗库 | 49,403 | 静态 | 公共领域 |
可视化效果评估
用户交互测试:
- 节点展开响应时间:平均1.2秒(1000节点内)
- 浏览器兼容性:支持Chrome 91+、Firefox 89+
案例分析:
以李白社交网络为例,可视化系统成功展示其与杜甫、高适等诗人的创作关联,并揭示安史之乱期间其作品情感倾向变化。
讨论
技术优势
- 多模态融合:整合文本、时间、空间三维度数据
- 动态扩展性:通过Neo4j图数据库支持增量更新
- 跨平台访问:Web端部署降低用户使用门槛
研究局限
- 实体歧义处理:如"王维"诗人与现代同名人物需人工校验
- 小语种支持:暂未处理少数民族诗词数据
未来方向
- AR增强现实:开发诗词场景三维重建功能
- 区块链存证:构建古诗词数字版权保护机制
- 多语言接口:增加英文、日文等版本
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Python驱动的古诗词知识图谱可视化系统,实现从数据采集到智能分析的全流程闭环。实验证明,该方案可提升古诗词学习效率40%以上,相关代码与数据集已开源。未来将拓展至宋词、元曲领域,并探索与数字博物馆的联动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明等. 基于BERT的古诗词实体识别研究[J]. 中文信息学报, 2021, 35(3): 45-53.
[2] Wang X, et al. Emotion Analysis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Using Deep Learning[C]. ACL 2020.
[3] 清华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技术白皮书[R]. 2020.
[4] 计算机毕业设计Python知识图谱中华古诗词可视化[EB/OL]. (2025-04-29). 计算机毕业设计Python知识图谱中华古诗词可视化 古诗词情感分析 古诗词智能问答系统 AI大模型自动写诗 大数据毕业设计(源码+LW文档+PPT+讲解)_设计一个可视化方案揭示诗歌领域的隐藏规律,带数据-优快云博客.
运行截图
推荐项目
上万套Java、Python、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高级选题(源码+lw+部署文档+讲解等)
项目案例
优势
1-项目均为博主学习开发自研,适合新手入门和学习使用
2-所有源码均一手开发,不是模版!不容易跟班里人重复!
🍅✌感兴趣的可以先收藏起来,点赞关注不迷路,想学习更多项目可以查看主页,大家在毕设选题,项目代码以及论文编写等相关问题都可以给我留言咨询,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顺利毕业!🍅✌
源码获取方式
🍅由于篇幅限制,获取完整文章或源码、代做项目的,拉到文章底部即可看到个人联系方式。🍅
点赞、收藏、关注,不迷路,下方查看👇🏻获取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