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编程激励策略与谷歌云视觉在树莓派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1. 中学编程激励策略
1.1 相关数据概述
在提升中学生编程动力的研究中,收集到了一系列相关数据,具体如下:
| 类别 | 详情 |
| ---- | ---- |
| 应用国家 | 菲律宾、厄瓜多尔、美国、克罗地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西班牙、美国 |
| 目标人群 | 11 - 16 岁的学生 |
| 技术工具 | 移动设备、计算机、机器人 |
| 游戏化元素 | 奖励、竞争、成就、等级、计分 |
| 效果衡量元素 | 前后测调查、情境动机量表、计算机情感量表 |
| 教授编程语言 | C++、C、Python、Javascript、基于块的代码、伪代码 |
1.2 提升编程动力的策略
为了提升中学生编程的动力,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策略:
- 视频游戏 :7 篇相关论文提及,占比 36%。
- 块编程 :4 篇论文涉及,占比 19%。
- 移动/网络应用 :5 篇论文研究,占比 26%。
- 无技术设备支持的活动 :2 篇论文探讨。
- 机器人技术 :1 篇论文提及。
游戏化在激励学生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是这些策略的核心。分数、竞争和奖励的运用,能让学生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专注于理解、执行和学习编程。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