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连续性原则在多媒体学习中的应用
1. 时间连续性原则的定义
时间连续性原则指出,当相应的单词和图片同时呈现而不是连续呈现时,学生学得更好(Mayer,2009)。这一原则的核心在于,学习者需要在视觉和听觉工作记忆中同时处理相关信息,以建立有效的认知连接。具体来说,当学习者能够在视觉工作记忆中保留视觉表征,并在言语工作记忆中保留相应的言语表征时,可以促进显著的学习效果。这一原则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尤为重要,因为多媒体学习通常涉及多种感官通道的信息输入。
2. 视觉和听觉通道的处理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表明,学习者在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时,必须同时在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中进行。例如,当观看一个动画并听取旁白时,学习者的视觉工作记忆会处理动画中的图像,而听觉工作记忆会处理旁白中的言语信息。如果这些信息能够同时呈现,学习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然而,如果这些信息分隔开呈现,学习者需要在两个不同的时间点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这可能会导致认知负荷增加。认知负荷是指学习者在处理信息时需要消耗的认知资源。如果认知负荷过高,学习者的理解效果会受到影响。因此,时间连续性原则强调,将相应的单词和图片同时呈现,可以减少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果。
3. 信息呈现方式对学习的影响
3.1 动画和旁白的同步呈现
研究表明,当动画和旁白同时呈现时,学习者的理解效果更好。例如,Mayer和Anderson(1991, 1992)的研究发现,当动画和旁白同步呈现时,学习者在转移测试中的表现优于那些暴露于顺序呈现的学习者。这意味着,当动画和旁白同时呈现时,学习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而更好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54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