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爆肝整理:大模型微调进阶32问

原创 Ken 疯聊AI 2025年09月22日 17:20 北京

小编最近研究学习大模型微调,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整理成问题对,现予以分享,对大模型微调感兴趣,想上手一试的现在有机会免费试用我司大模型微调产品LLamaFactory online:https://www.llamafactory.online/。全程小助理手把手,心贴心。

Q1: 全量微调大模型需要多少显存?

A: 想给一个70亿参数的大模型"全身换骨"?这可不是给手机升级内存那么简单。

想象一下,你有一辆劳斯莱斯幻影(模型),你想把每一个螺丝、每一根电线、每一个传感器都换成新的(全参数更新)。光是存储这辆车本身,就需要一个巨大的仓库(显存)。再加上你每次测试时,都要记录它每个零件"哪里拧紧了"、"哪里松了"(梯度)、还要记下它的"驾驶习惯"(优化器状态),整个过程就像在同时运行几十台高精度3D扫描仪。

官方给的例子是:训练一个"Vicuna-7B"模型,推荐用"4张A100 40G显卡",加起来160G显存,才能跑得动。为啥这么夸张?因为除了模型本身,最大的"吃内存大户"是:

  • 梯度:计算完损失后,系统要为每一个参数算出"错在哪",这占了大头。

  • 优化器状态:像AdamW这种聪明的优化器,会记住每个参数过去怎么动的,以便下次"踩油门"更准,这也非常耗内存。

简单说:全参数微调 = 给一辆超级跑车拆开重装。没几百万预算和十几块顶级显卡,想都别想。

Q2: 为什么SFT之后感觉LLM傻了?

A: 这不是AI变笨了,而是你把它"逼得太狠"了!

SFT(指令微调)的本质,是让AI从"博学书呆子"变成"专业顾问"。它不是让你往脑子里硬塞新知识,而是"激发"它本就有的潜力。

如果你抱着"我要把所有医学知识都灌进去"的念头,只用几千条医疗问答去训它,那就像强迫一个顶尖钢琴家,每天只弹一首《小星星》,结果他不仅忘了贝多芬,连自己手指怎么放都快不会了——这就是"灾难性遗忘"。

真正有效的SFT,数据量通常在万级(比如Alpaca的5.2万条)。它教的是""如何听话"":"当用户问‘头痛怎么办’,你应该这样一步步思考并回答。" 它激活的是模型内在的推理能力,而不是取代它的记忆库。

关键点:别想着"灌输",要相信"唤醒"。你的任务是当个好教练,不是当个填鸭式老师。

Q3: SFT指令微调数据如何构建?

A: 构建SFT数据,就像给AI写一份"完美作业范本"。

你不能随便从网上扒一堆对话,然后扔给它。必须做到:

  1. 格式规范:每一条数据都是一个清晰的""问题 + 答案""对。

    1. 输入(Input):描述计算机主板的功能

    2. 输出(Output):计算机主板是计算机中的主要电路板,它是系统的支撑。

  2. 只算答案的分:在训练时,系统只关心"答案"这部分有没有写对。输入的问题部分,哪怕你写错了,也不扣分!这就意味着,你要确保"答案"是绝对精准、专业的。

  3. 干净利落:删掉"嗯"、"啊"、"那个..."这些口语垃圾;去掉不相关、低质量的内容。

  4. 真实场景:尽量模拟真实用户会怎么问。是医生问病历?是律师问条款?是客服问退换货?

比喻:你不是在教AI背课文,而是在训练它通过"司法考试"或"医师资格证"。每一道题,都是经过专家审核的"标准答案"。

Q4: 领域模型Continue PreTrain数据选取?

A: "继续预训练"就是让AI先"读透"这个领域的教科书,再开始做题。

选什么书?别信那些花里胡哨的新闻网站!

  • 首选:"书籍、技术文档、学术论文"。这些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信息密度高、逻辑严谨、术语准确。就像学医,你要读《格氏解剖学》,而不是刷知乎上的"偏方帖"。

  • 次选:领域内权威网站、行业报告。比如金融领域可以看证监会官网公告、券商研报。

为什么不用普通网页?因为互联网上99%的内容是"噪音"——段子、广告、口水战。它们会污染模型,让它学会"废话文学",而不是专业表达。

一句话总结:想让AI成为专家?先让它当个图书馆管理员,天天泡在专业文献里。

Q5: 领域数据训练后,通用能力往往会有所下降,如何缓解模型遗忘通用能力?

A: 这就是传说中的""灾难性遗忘""——学了新东西,旧本事全忘了。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混合喂养"!

不要只喂它"医学问答",也要时不时给它一点"通用知识":比如"巴黎在哪个国家?"、"牛顿是谁?"、"解释一下量子力学"。

比例怎么定?

  • 如果你手里的领域数据不多(比如只有几千条),那就按 1份领域数据 : 5到10份通用数据 的比例混着喂。

  • 这就像一个学霸,每天学专业课的同时,还得抽空看看《十万个为什么》,保持脑子不僵化。

注意:这是为了防止AI"走火入魔"。它得记住自己是个"通才",只是在某个领域特别擅长,而不是一个只会背特定答案的复读机。

Q6: 领域模型Continue PreTrain ,如何让模型在预训练过程中就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A: 别把预训练和微调当成两件事!你可以"一鱼两吃"。

传统做法是:先预训练(读百科)→ 再微调(做题)。但有一种更聪明的方法叫 "MIP (Multi-Task Instruction PreTraining)"。

怎么做? 把你准备用来做SFT的那些"问答对",也"打包进预训练的数据集里"!

想象一下,孩子在学语文时,老师一边让他读《红楼梦》(预训练),一边让他做"分析林黛玉性格"的阅读理解题(SFT数据)。这样一来,孩子在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在潜意识里练习怎么"回答问题"了,效率翻倍!

效果:模型在预训练阶段,就开始吸收"任务意图",不再是一个懵懂的读者,而是一个带着目标去学习的学生。

Q7: 进行SFT操作的时候,基座模型选用Chat还是Base?

A:在监督微调(SFT)实践中,选择Chat模型还是Base模型作为基座,核心是匹配实际需求,而非绝对的"优劣之分"。两者的本质差异源于训练基础——Base模型是未经对话优化的"通用语言载体",Chat模型则是在Base模型之上,经对话数据微调(SFT)和人类反馈强化(RLHF)后的"对话专用版",需结合任务、数据、资源三要素判断。

从Base模型来看,它的核心优势是"无偏向性"和"高扩展性"。这类模型(如LLaMA-7B、GPT-2)仅在海量无标注文本上学习语言规律与世界知识,没有预设的对话逻辑或输出格式约束。因此,它特别适合"垂直领域任务":比如医疗问答需要注入病历、药典知识,法律咨询需整合法条与案例,Base模型可先通过"领域数据继续预训练"夯实专业基础,再用标注数据做SFT,避免Chat模型因通用对话优化导致的"领域知识稀释"。同时,面对大数据场景(如10万+样本的代码生成),Base模型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